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五十七章:定論(下)(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7006更新時間:2020-05-27 07:40:48

    升官封賞,近一步的聚攏內部的凝聚力,這是應該做也是必須做的事情。

    叔孫通已經拿到了呂哲關於三省六部的官職名稱,他需要做的是在呂哲所寫的職位名稱在職能上進行更詳細的細化,也針對目前的現狀來做修正。

    所謂的三省,是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

    六部是,戶部、吏部、兵部、禮部、刑部、工部。

    呂哲寫三省六部的時候知識寫下職位名稱,對於每個職位有什麽職能寫的比較粗略,哪一部該有什麽尚書,有多少侍郎,尚書的職能不用寫也知道是幹什麽的,但是侍郎應該分擔哪些職能卻是沒有寫。

    而且句實在話,現在的社會進化程度其實並不需要那麽多的部門,先不考慮有沒有那麽多的人才,職位過多又沒有那麽多的事情需要處理,造成亢官現象是鐵釘釘的結果。

    在叔孫通想來,所謂的三省現在沒有那個必要,隻需借鑒各國在職能上定下左右兩名丞相,至於六部嘛,分得倒也是詳細,不過一下子就有六個位高權重的職位,那似乎也太誇張了一些。

    呂哲幾次接見叔孫通,發現自己所寫的東西幾乎被叔孫通改了個遍。

    叔孫通很委婉的表示呂哲所寫的製度很好,可是與時下的實情似乎有那麽點職能重複或者過多的情況。

    每一套行政製度其實都是時代的需要,並不是某個時代用得很好的製度在任何一個時代都通用。

    三省六部最早是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到了隋朝期間才形成朝廷的製度,呂哲沒有考慮現在時代的情況就定了一個三省六部的製度確實是有欠考慮。

    拿個比方,現代的總統製、主席製用在封建時期的社會可以嗎?顯然是不可以。

    後麵呂哲算是搞明白了,叔孫通不好明,可是他弄出來的三省六部對於現在的社會來根本就不可行。

    “主上,通以為秦製相當不錯。”叔孫通的有些心翼翼。

    “唔?三公九卿製?”呂哲無奈了。繞來繞去還是複製現有製度,那他何必絞盡腦汁花了幾的時間來回憶三省六部。

    “三公九卿?”叔孫通似乎茫然了一下。

    哦,現在的秦國是有三公和九卿的職能,可是在很多時候職位上經常會出現空缺,有些時候官職的名稱也會出現變動,還沒有形成固定的三公九卿製度。

    三公九卿製度是東西兩漢期間才形成固定的朝廷製度,在漢景帝劉啟和漢武帝劉徹時期對於官職的名稱也會時常做出改名。

    漢景帝改了大量官名。把“奉常”改為“太常”;“衛尉”改為“中大夫令”;“廷尉”為“大理”;“典客”為“大行令”;“治粟內史”為“太農令”,武帝時改為大司農。武帝時改“大行令”為“大鴻臚”,“郎中令”改為“光祿勳”。

    總而言之,現在是有相應的三公和九卿。可是並沒有形成固定的製度,所以叔孫通聽到呂哲出那句話的時候才會愣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