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百九十一章:欲行南下事(下)(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89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0:57

    軍團編製出自什麽時候已經沒人記得,不過使大軍團為編製得到光大的人正是當今秦國的始皇陛下。

    嬴政登基掌權之後先後組織了不下於十個軍團,起先這麽做是為了打破秦軍皆是出於藍田大營的舊例,為安插信得過的親信做下埋伏,後麵發現出戰編製軍團,軍隊歸回打散編製有利於避免出現權臣,或者長期掌兵讓軍隊成為某人的私軍,大軍團的建製也就成了永例。

    在一統下的過程中,統帥某個大軍團次數最多的人是尉繚,其次是王翦,最後是李信和桓齮。

    尉繚,或者應該稱呼為魏繚,魏國大梁人。自古以來有魏人為秦所用的例子最出名的人物有衛人師魏的商君鞅,有先當魏國將領、後率秦軍與魏國大戰重奪河西、再領魏軍與齊軍設伏擊敗秦軍的公孫衍,有為魏國舉策合縱然後跑去秦國搞連橫的張儀。

    很繞,不過那些都是秦國用人不拘一格的典例,尉繚恰恰也是續商鞅、公孫衍、張儀之後為秦效力然後把自己母國給玩沒了的魏人之一,所以有那麽一個不知道該笑該是哭的話,魏國是亡在了曆代魏王和出身魏國的名士手裏。

    尉繚是兵家,著有這部軍事巨作,他是嬴政麾下統帥大軍團次數最多,不是尉繚有多麽能征善戰滅了多少國,而是當代的秦軍操練皆是出於這位軍事大家之手。秦能橫掃六國有曆代秦王的勵精圖治,但是軍隊在秦王政這一代可以是最強的,這依靠的是尉繚的治軍有度。

    王翦不用多了吧?始皇帝親政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的軍方人物。亦是所謂的老秦人中威望最高的將軍之一。他當初會成為將軍原是呂不韋提拔,可是被提拔起來之後第一個倒戈清算呂不韋的人也是他。因為有臨危擁立之功,王翦一度要被封侯,可是他認為那樣成為侯爵並不光彩,因此拒絕了侯位而領大將軍銜,曆經滅掉諸國的幾場大戰最後也沒有再獲封侯爵,倒是其子王賁因為俘虜了舉國投降的齊王建獲封通武侯。

    哦。有一個提示,人家齊國的齊王建都舉國投降了。王賁俘虜一個投降了的齊王能叫俘虜嗎?所以這個功勞是不足以封侯的。王賁之所以封侯有幾個因素,戰功反而是其次,最重要的因素是王翦急流勇退,為秦庭那些履曆功勞但是老邁的將軍們開了一個好頭。使得嬴政麾下的軍方人物能夠換代更新立下功勞;其二嘛……是王賁娶了王室的公主,這個原因也是封侯的因素之一。

    李信?不知道是誰沒關係,聽過“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吧?李廣是李信的孫子。這位誇口二十萬能滅楚,結果被項燕率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的將軍其實並沒有那麽不堪。

    哦,李信之祖名曰李宗,為魏國大夫,至李信曆十代,均為大臣或將領。祖父李崇。為秦國隴西太守,封南鄭公;父親李瑤為秦國南郡太守,封狄道侯。李信在滅燕國之戰中立有大功。

    看。魏人滅魏,絕對沒有胡八道。

    李信在秦滅燕的時候立下過奇功,年輕的時候更是所謂的少壯派軍中人物,在被項燕擊敗之前一直是嬴政的親信將領之一,先後參與了滅魏、滅趙、滅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