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六十三章:強者的自覺(下)(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964更新時間:2020-05-27 07:41:16

    如果呂哲真的在長沙郡境內殲滅了百越的大量人手對於楚國來簡直就是一個災難,空出手來的呂哲下一個目標必然是會轉向楚國!

    景駒失去方寸之下再錯話,他隻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向呂哲行禮,然後趕緊的能抽身就抽身,將自己的存在感降低到最,能不引人注意就絕對不引人注意。 . v)

    在那麽一刹那,蒯通的眼睛徹底亮了,他之前還不太明白自家主上留下騶無諸是什麽用意,隻覺得光是“騶無諸向往華族文明,因此讓呂哲產生好感”這一條就顯得呂哲想法荒謬,現在他徹底的明白過來了。

    在蒯通想來,呂哲留下騶無諸的行為太妙了,作為俘虜的騶無諸可以隨意讓他們擺弄,他們想讓騶無諸什麽就是什麽,且湘水西岸一戰呂哲軍也俘獲了一些來自楚國的工匠,那麽一旦呂哲想再次向楚國派大軍征討完全就值得操作了。

    所謂的操作不是拿這個當開戰借口,而是楚國對百越的援助這一個重點,這點可不能搞混了。

    楚國勾結百越沒什麽大不了的,甚至可以不管是哪個國家勾結誰(包括異族),在現在的價值觀裏其實都不算什麽,畢竟春秋戰國的曆史隻要有機會增加戰力,誰在乎誰勾結誰啊。

    華夷之辯現在還沒有形成概念,最早出現的是在秦成公階段,那個時候晉國非常強大,周子麾下的諸位封君對晉國萬分忌憚,其中又以被中原諸國看不起的秦國最為警惕。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很多史學家認為是“華夷之辨”的首次出現,當時的曆史背景是秦國剛剛敗在晉國手中,為了怕晉國報複因此有人建議與南方的楚蠻結盟,有臣子認為不是一個族群的楚蠻根本就不可靠,因此產生諫言。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出自《左傳?成公四年》:“史佚之《誌》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意為族類:同族的人。不是我們同族的人,他們必定不同我們一條心。

    又有《徙戎論》中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誌態。不與華同。”。

    春秋時期的魯國是記載周室曆史的國家,《左傳》其實就是一本記載曆史的書。

    《徙戎論》則還沒有出現。那是三國之後的晉國,而不是春秋時期的晉國。《徙戎論》的曆史背景是內戰已經把華夏人口基本都內耗完了,土地大而人口少,北方的胡人(戎泛指遊牧)已經在蠶食北方的土地,關中又被戎狄滲透蠶食,江統認為“此等皆可申諭發遣,還其本域,慰彼羇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向朝廷諫言,可惜的是當時是賈南風執政,因此不被采納。

    江統的言論會被記載並不是由於《徙戎論》在當時的西晉流傳有多廣,而是《徙戎論》在出現後的十年發生了“五胡亂華”事件,因此才為曆史記載,算是西晉作為華夏(漢朝之後的漢族)的罪人的罪證,拒絕采納《徙戎論》的賈南風也成了釘在華夏恥辱柱上一員。可是後麵不斷有異族統治漢族,朝又為了民族和諧,因此關於《徙戎論》的曆史鮮有人知,連帶在“五胡亂華”時對漢族有“存族”恩德的冉閔也成了刻意被消除影響的一份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