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九十三章:道路與人口(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792更新時間:2020-05-27 07:41:25

    哪一次開疆擴土不死人?是的,任何一次開疆擴土都要會有犧牲,不是需要有犧牲才會珍惜那種狗屁的話,而是想要獲得什麽總是要失去什麽,古人把這個稱呼為“道的守恒”,現代人稱呼為“收獲與付出”。

    嶺南的更西南邊還有很大一片疆土,那是後世的南亞,不過疆土麵積沒有中原的三十倍那麽多,哪怕是將印度那一片土地算進去,除非是拐個彎進攻到滿是沙子的中亞,不然光是後世的越南、老撾、柬埔寨、靦腆、泰國也就是中原的七到八倍疆域。

    八倍的疆域已經很多了,幾千年來華族人為了中原那片土地流了多少的血,算上內戰什麽的,幾十個朝代的互相廝殺,因為廝殺丟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命至少是以億來計算,而這還不算自然老死的……

    以現在的科技有可能占領南亞嗎?呂哲認為是可行的,但是那又關乎到道路。也就是,隻要道路能修起來,以華夏文明的文化、科技的領先,又配合以華夏人種的善戰,殺光那些和猴子差不多的石器時代野人根本不在話下,占領就看當政者有沒有那個耐心去慢慢治理。

    當然還有比較重要的一個,那就是華族人的首都不能離南亞太遠,一旦距離過遠在這個一徒步走路隻能走四五十裏的年代,在這個沒有火車、飛機的“蠻荒”,隨著首都與某地的距離太過遙遠掌控力必然是會下降。

    曆史上華夏政權也不是沒有打到比嶺南更遠的地方,奈何高皇帝遠,駐軍的將領有異心,或者是土著沒有殺光形成絕對的人口優勢,最後不是將領反了就是土著反叛成,致使首都實在太遠消息傳遞速度過慢,等收到消息要派軍前去平叛已經來不及,最終的結果就是占領下的疆土再一次失去。

    呂哲知道道路的重要性。隻要能保證道路的暢通,統治力度必然會隨著道路的延伸而得到鞏固,華夏曆史上最為重視道路修建的莫不過於大秦,可惜的是大秦過早的滅亡,無數的學家或政治家認為正是因為大秦使用民力過重導致滅亡,在大秦之後再也沒有什麽朝代有計劃、有目標的修建類似直道這種“國家公路”的建設,其結果就是華夏的版圖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根本就是“大秦帝國”的版圖。

    道路的重要性是維持一個帝國的根本,同樣是重視道路修建的羅馬,他們一代又一代的修路,形成“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目標。結果就是羅馬哪怕四處都有叛亂依然存在了近一千五百年。

    呂哲肯定了蒯通和蕭何的想法,想要達到對疆土的實際有效控製力,那麽道路就必需要建,哪怕需要犧牲數萬人去修路保證南征的順利,那真的是值得的!

    “修路!”呂哲抬起的手沒有放下,他沉吟了一會兒:“我想想,我再想想……”

    不是推翻了關於修路的決定,而是呂哲怎麽也是一個現代人,腦袋裏麵肯定裝著很多對修路有用的知識。再不濟也能“發明”一些器械來對修路有幫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