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章:勝利、成功、偉大的大會?(上)(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764更新時間:2020-05-27 07:41:31

    可以耕種兩季的水稻其實在春秋時期已經被楚國人發現,隻是不知道因為什麽原因沒有被引入中原。

    到了伍子胥那一時期楚國經曆滅國,“楚文明”曾經在很短暫的時間被“吳文明”頂替了一會。

    整個春秋時期,吳文明代表著治金高峰,出現過幹將和莫邪這麽一對夫妻的“絕世名匠”,可是在其它方麵嘛……很野蠻。就是在“吳文明”短暫取代“楚文明”那一階段,兩季水稻莫名的消失了,也不知道是楚人自己行了“絕戶計”還是被吳人給弄沒了。

    可以耕種兩季的水稻其實和稻種有關係,與區域性氣候也有關係。像是現代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那一塊是屬於亞熱帶,又因為森林密布導致雨水充足,在這片區域的水稻在大自然的影響下,一年可以兩熟甚至三熟、四熟。那麽可以判定稻種隻是一部分原因,沒有讓稻種發揮“功用”的季節氣候,某樣稻種可以在某地三熟、四熟,到了氣候不適應的區域可能就隻能一熟,甚至是直接廢了。

    稻種到了不一樣的區域廢掉並不是開玩笑,別忘了會受氣候影響之外,各地的土壤也不一樣,不但氣候和土壤不一樣,千千萬萬不要忽視昆蟲界的存在。任何一種可以栽種的食物,它們最大的敵人除了災之外還有蟲禍。

    呂哲得到兩季稻種不敢在沒有經過試驗就全麵推廣不是吝嗇,也不是害怕自己的敵人獲得稻種,是擔憂其它地方有用的稻種到了他的治下成了廢物,要是沒有經過試驗就全麵推廣導致失敗,那不管他的統治是多麽深得人心也就隻能到此為止了,必將因為這麽個失誤被終結。

    南洋……不對,嶺南不能算作南洋,隻能大概是後世的桂林啊、雲南一帶,司馬欣從當地掠奪回來的稻種足足拉了近百車,可見司馬欣也是知道可以耕作兩季的稻種是多麽的重要。

    現在。司馬欣拉回來的稻種被去殼之後煮成了米粥,大隊的甲士用盤子端進大殿後每人分了一大碗,連帶一種十分有嚼勁被呂哲稱呼為幹菜的佐料也有一碟。

    呂哲率先舉起陶碗吹了幾口氣,然後“吸吸溜”噌了一口。一鼻子的米香味吸入肺部,口中也滿是豐厚顆粒的感覺。他抬起低下的頭看了看眾臣,招呼道:“吃!”

    可沒人表現得被感動到痛哭流涕,然後哭喪似得三三兩兩奔出去哭嚎什麽“皇恩浩蕩”,在現在這個時代還是有一種叫“工作餐”的存在。既是官員辦公的時候會享受到公家的食物,哪怕是一名亭長榮幸地與最高統治者在一起上朝會也有這般待遇。

    所以吧,眾臣不分品階,他們十分禮貌地等呂哲招呼了,一致行禮,口曰:“謝謝主上(君上)。”,然後就是一陣陣“吸吸溜”的喝粥聲。

    他們被召喚來,還不知道今的朝會議題是什麽,不過都是做官的人,揣測上意幾乎就是一種本能。基本是能從一點點事情上看出很多東西。他們幾乎可以肯定手裏捧著的米粥是今的議題之一,已經有不少官員在心中打腹稿,就想著等一下被點名了該講些什麽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