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五十九章:誘人的假設(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836更新時間:2020-05-27 07:42:00

    呂哲意識到秦國變化的重要性,現在的秦國似乎又走上了國策變動的道路,不過遠還沒有到“變法”的階段。

    變法一直是圖強的前提,有時候變法可以使一國從虛弱走向強大,但並不是每次變法都能變強,那還要看所變的法到底是個什麽模樣。

    在過去的曆史裏,有向上之心的國家必然會走向變法,而在有外力逼迫的時候變法無比的困難,秦國顯然已經是意識到下大勢迫使國策不得不變的地步,現在無法全麵的“改革”隻能從一些細節上麵來進行變化,那麽中央官職的調動也就成了必然。

    始皇帝對中央集權產生了動搖,那也就意味著秦國的分封會繼續下去,這有這樣才能使得豪門氏族竭盡全力去立功獲得封地。中央集權的國策產生變動,大概是在這種前提下,李斯等等提出中央集權的官員肯定是會遭受打擊,那麽李斯成為失意的一員就好理解了。

    秦國有現在的狀況皆拜中央集權所賜,概因中央集權隻會產生一個對下萬物有生殺權力的“奴隸主”,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都在隨時可以剝奪財產、性命之列,那麽他們為什麽要為保護可以隨時剝奪一切的政權?秦不再執行中央集權製,那麽曆史在這裏又產生了變化,有了始皇帝的“前車之鑒”,後麵的政權想要再執行中央集權的難度在不自覺中被無限放大了。

    “太子也不讚成中央集權吧?”呂哲看似無意的又問了一句。

    “回主上。太子一直都反對集權,他認為無人可以擁有那麽大的權力,絕對的權力所帶來的必將是沒有限製的*。因此惡了陛下才被發配北疆。現在陛下放棄集權,又正式冊立太子,也是在安撫眾臣、黔首。”董翳賣身投靠,還有什麽不能的呢?

    呂哲明白了,近期以來秦國的任何動作都與國策的變化有關,既然又要走分封的老路子,那麽封誰為王其實也就不存在太大阻力。他被封王亦是秦國國策變化的一部分,不全是因為忌憚。

    曆史記載中的扶蘇是一名仁慈孝順的人。沒有始皇帝的首肯什麽都不會去做,那麽也就是始皇帝也意識到下局勢的變換,或許扶蘇能夠為大變之後的秦國尋找到一條出路?

    呂哲知道所想要知道的,送走董翳之後喚來列為高層。他將秦國的變化用很簡潔的語言複述了一遍。最後問:“我們應該怎麽取舍?”不是軍議,是詢問日後該怎麽對待改變了國策的秦國,蒯通這個軍師不會第一個開口,很多沒有想明白的人也不會話。

    張良已經確定被韓王借出,他現在是以外臣身份效力於呂哲,若是想要快速站穩腳跟,心中又有見解的話倒是適合第一個開口。

    帳內良久無聲,呂哲環視那些在沉思的人一眼,看見張良並無沉思神色。鼓勵道:“張先生若是有見解不妨講來?”

    張良立刻拱手為禮:“回君侯,良確實有一些見解。”

    呂哲臉上帶著微笑:“那請張先生道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