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六十六章:朋友嗎?(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874更新時間:2020-05-27 07:42:02

    有言道“龍性狡詐,性多疑”,更有“龍威難測,雷霆雨露”,而始皇帝被稱為“祖龍”,嬴政病重不知道真假,但是病重不代表腦子出現問題,

    秦國費盡千辛萬苦,曆經幾代人的努力才完成一統下的夙願,要是始皇帝駕崩也就罷了,現在始皇帝還在秦國雖然麵臨幾乎是舉世攻秦的局麵,但並不是完全無法挽回,哪怕難以再次一統下,可是依靠始皇帝的威望確保秦國國祚延續依然不是太困難,頂多就是完全放棄函穀關之外的疆土,在北邊也會拚命地將與草原胡人的戰線維持在長城一線。

    這裏所謂的長城一線不是河套朔方的那個長城,指的是北地、上郡的長城。

    北地和上郡的長城始建於秦惠文王時期,在那同一時期或者更早的時間段裏,趙國、燕國這些與北疆接壤的國家為了抵禦草原胡人沒完沒了侵襲,共同選擇建造範圍很大長度很長的城牆。一地建一段,最後竟是連接了起來,因為實在是太長太長了,長城的稱呼也就出現了。

    呂哲以前以為長城就是自己所看見的磚石城牆,後麵仔細回憶才明白不是那麽一回事。後世所看見的長城其實是明朝時期建造,而秦時的長城位置還在明長城靠近中原腹地。現在的長城也不是什麽磚石結構,亦是沒有什麽雁門關之類的重要關隘,城牆皆是以夯土壘高,除了極少位置是選擇建在窮山險嶺,不然都是建立在平地。

    事實上現在的生產力和人力都嚴重不足,要是長城都是選擇磚石結構又選在險山峻嶺的話,以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國力壓根就辦不到……

    “聽聞蒙恬將軍在北地與上郡廣建兵堡?”呂哲才不願意去接什麽同為秦人接過一統夙願的話題,反問起了長城軍團的事情。

    扶蘇也像是壓根就沒有過秦國若亡呂哲該如何如何似得,聽到呂哲談起北疆。也樂意介紹。

    蒙恬確確實實是在北疆廣建堡壘,可是與呂哲想象中遍地是兵堡有些不同。城牆很難選擇險山峻嶺的位置建造,但是能容納數十士卒在內作為示警作用的兵堡卻是不難。蒙恬在建造兵堡的時候分了大、中、三等,每一種都有其功用。

    大型的兵堡幾乎與城池無異,采納的是呂哲在南方構築堡壘的模式,分為多菱角結構的八卦形狀。最大的兵堡內可以屯兵近萬,占地四五裏又設立囤積糧秣的糧倉、兵器庫、多灌水井,個別靠近河流的兵堡甚至挖了護城河。該類的大型兵堡一般是作為阻敵據點,也可以視為野戰大軍的補給點,幾乎是間隔二十裏也必有一座。

    中型兵堡則是按照屯兵二千到五千的規格來建。同為有菱角的形狀,也會有相應的糧秣、兵器儲備,隻是卻作為大型兵堡的“掎角之勢”衛星城存在,數量差不多是大型兵堡的兩倍,也既是一座大型兵堡隨帶兩座中型兵堡。

    型的兵堡就是前文所都被建立在高處或是險要的要道作為示警而存在,在平地上建立得並不多,哪怕是有也是作為驛站之類的存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