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八十九章:讓我們創造曆史吧!(上)(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702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2:16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是卻是史實,在夏、商、周(含春秋不含戰國)的那麽一段曆史裏,華夏軍隊在開戰之前是需要祈福和祈禱的。

    祈福儀式是一種祭拜鬼神的典禮,隻有身份到了一定地位的人才有資格主持,一般是列國的國君。

    祈禱則是由參戰的全軍將士一起參與,主持儀式的人會是軍隊的主將。該中祈禱儀式是念一種戰詩,在舉行儀式的時候全軍基本是單膝跪地、雙手成奉獻姿勢舉起向。他們念的戰詩自然是沒有什麽戰鬥力、防禦力加五的“奇妙加成”,但是對於軍心士氣來還真的能夠達到加成的目標。

    原版的曆史上,始皇帝一統華夏之後燒毀列國史書,那麽列國的戰前祈禱念什麽戰詩自然是無法查證了,可以確定的是肯定是《詩經》裏的其中一首。秦軍的戰詩可是被流傳了下來……

    《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這年頭的戰詩很多,每一首都是一段曆史,也可以視為列國的軍歌,唱腔也每個國家都不同。像是《無衣》可不止一首,分為《秦風》與《唐風》,所謂的《唐風》其實就是晉國。概因晉國的前身是唐國,唐國的宗室擴張之後國號改為晉,因此《詩經》之中隻有“唐風”而沒有“晉風”。

    其實吧。唱《秦風》無衣手持兵刃作戰的不限製在秦國或者秦人,列*隊也會唱《詩經?秦風?無衣》,畢竟這首《無衣》是族群財富,再則沒什麽專利的前提下,唱起來又不需要付錢,在一定的場合歡暢感覺著實很不錯。

    呂哲這人喜歡軍國主義,軍中的戰詩從來都是不少。且詩經上有的沒有的多的是。像是什麽《男兒行》,就是那個“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的那首,另外就是兩首《無衣》,相對於《秦風》的無衣,呂哲軍的將士更喜歡《唐風》的那首。

    《國風?唐風?無衣》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兩首《無衣》其實就是兩個概念,秦風的無衣充滿了袍澤的戰友之情和戰鬥*,唐(晉)風的無衣卻是在炫耀自己的妻子做了很多衣服。

    有那麽點曆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晉國就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詩詞裏麵的“七”和“六”表達的都是一個數字。將士們炫耀自己的衣服多可不是無意義的炫富,他們是在宣揚自己作戰非常勇猛,在戰場上表現出色得到了領主非常多的賞賜。因此才有足夠的財富購置布匹讓“不如子之衣”中的“子”,也就是妻子做出那麽多的衣服。

    軍國主義是需要特定環境的,那就是向外開擴的時候全員都能獲得利益。不是所有利益都歸於君王、像是曆史上的這個武帝那個武帝,他們為什麽被冠上“窮兵黷武”的帽子,不是他們打仗擴張的行為不對,是對外擴張所獲得的好處沒有被分潤,得到了什麽財富都是歸於皇帝所有,一些高官或許能得到一些好處。但是民間嘛……隻流血沒有獲得,一些不夠級別的官員也隻能光流口水。所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