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零一章:迫近了(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840更新時間:2020-05-27 07:42:19

    打破美好幻想的永遠都是殘酷的事實,而事實很多時候並不是真相,真相從來都是用來扭曲的,特別是在曆史的記載上麵。

    對於第一道防線一萬秦軍的全軍覆沒,官方肯定都是“正能量”的宣傳,為此還會發揮想象力編出無數關於那一萬守軍奮戰的過程,強調忠貞與不取,另外就是與敵皆亡的勇氣。

    很多時候不需要沒有經過扭曲的真相,殘酷的內容裏總是需要用美好的點綴來強調一切,給予更多人一個榜樣,哪怕那個榜樣是叫誰誰誰去送死。

    第一道防線一萬秦軍的報銷是擋住匈奴人五十七,可能還會消滅二到三萬的匈奴人,對於蒙恬或者是秦國的任何人來,一萬秦軍的消失是值得的,無比的值得!

    按照軍事角度來,死人不是關鍵,是人死了之後有沒有為戰爭起到相應的幫助,蒙恬利用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將第二道防線加固得更加堅固,同時對於各座武城的駐軍調配和後勤物資的儲存也相應增強。所以豪不虛偽的,第一道防線的一萬秦軍是死得其所的。

    頭曼拔出了定邊城,他沒有歡呼得到的勝利,除非是無知的牧民,不然匈奴的貴族就沒有一個人因為得到這場勝利而歡呼。

    為了攻克本來不存在的三座武城,匈奴付出了三萬多人的死傷,其中有將近六千人是衝進較大的武城被燒成了骨灰。

    人員的損傷對於頭曼來不是多大的事情,遊牧民族的士兵是各個部落的牧民,牧民就像是野草一樣割了一茬總是會再長一茬的。

    真正讓匈奴貴人們開心不起來的理由隻有這是一次沒有收獲的勝利,在破城之後他們沒有抓到多少奴隸。也沒有繳獲多少物資,這對於遊牧民族來是不能被接受的勝利。

    別看遊牧民族沒知識,但是他們對於戰爭的理解在很多時候比華夏政權要正確得多,他們講求的是有收益的戰爭。也就是為什麽要打仗,什麽樣的戰爭才值得去打。他們有自己的計較和看法。

    吼叫幾聲虧本了,頭曼腦袋殼有些發疼是在定邊城的後麵還有非常多的武城,數量之多是他們哪怕兩個月能拔出一個,都要打上三年五年的數量。

    頭曼腦袋殼發疼,一些部落的首領卻是心裏發麻,他們不善攻城啊。打一個不到一萬人駐守的城池都要花兩個多月和付出二三萬人的代價,那麽打十個城池豈不是要花掉二十個月,人也要死上二三十萬,那打進秦地人也不會剩下幾個了。

    這個時候冒頓帶著他訓練的一萬騎兵來了,他了解情況後當即建議不能這麽一個一個的打過去。應該選擇一個秦國必然會救的目標,將秦軍吸引到草原上來進行野戰。

    冒頓是匈奴人中的聰明人,也是野心很大的一個王子,但是南下的匈奴貴人也不全是傻瓜,所以冒頓完之後沒有得到意料之中的讚美,所有人都看白癡一樣的看著冒頓。

    很多時候聰明和聰明過頭隻是一線之隔,特別是在完全不了解實情的前提下貿貿然提建議,得到的不會是讚美反而會遭到恥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