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零六章:歡呼吧(中)(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736更新時間:2020-05-27 07:42:21

    稱王大典神聖,觀禮者從來都是地位身份高才有資格,建國大典卻是很久沒有在華夏大地上出現過,但是呂哲竟然允許黔首參與這樣的盛會,不但前來觀禮的列國使節不解,連帶那批或是貴族(勳爵、士族)也都感到不解,甚至有些排斥。【【,★..

    列國使節排斥是有理由的,他們都是代表一國的君王而來,在這種場合之下身份類等同於君王的化身,自然不願意有黔首在場,認為掉了身份。

    剛剛成為貴族、勳爵、士族沒有多久的排斥也是出於屁股決定腦袋的行為,他們認為自己現在的身份已經不一樣了,儼然已經是“人上人”,該享受“人上人”該有的地位。

    呂哲發現這一點後無法對列國使節多什麽,他的選擇是當那些人臉上的排斥和不悅不存在,扭過頭之後卻是訓斥一些提出不該讓黔首參與盛會的手下。

    一個國家為什麽叫國家,那是因為有非常多的家庭來組成一個龐大的群體,這個國家是因為有眾多的家庭才能稱之為“國”,那麽建立國家的時候沒有黔首在場算是怎麽回事?

    其實現在“國家”還不被稱呼為“國家”,該是倒過來稱呼“家國”才對,所以呂哲那麽一所有人立刻就明白過來了,他們可以因為建立功勞過得上高人一等的生活,得到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家”才有“國”的前提下,是真的不能忽視黔首的存在。

    在封建的社會體係裏,官員對“家”的重視超乎想象,因為戰國剛剛結束沒有多久,在場的人幾乎都是那個社會氛圍長大的人,他們還沒有“來得及”接受“奴隸製”的熏陶,怎麽又會不明白呂哲的話是什麽意思呢。

    封建有一個別名,其實也不能是別名。該是封建本來的稱呼,它的全稱叫“領主意識下的社會體係”。怎麽來解釋這個名稱呢?白了就是領主的領土下除非是奴隸,不然每一個家庭在付出相應的義務之後都有自己的自主權,包括土地是自己的、房子是自己的、妻兒也是自己的……等等很多東西除非觸犯了法律被剝奪,不然不存在“被代表”的可能性,所以周王室的國人(既是城市自由民)在周王索求無度之下可以暴動(史稱“彘之亂”)。

    始皇帝的書同文和車同軌被呂哲這邊全盤接受,但是關於對郡縣製的執行卻是被改了個樣子,另外中央集權呂哲這個穿越者隻是在軍隊的掌控權上顯得霸道。

    對於各郡縣的治理呂哲其實就是一種“半自治”的製度,既是發布什麽任務,至於各郡縣怎麽去執行就由著他們去了。反正隻要能完成任務就不算瀆職。另外,呂哲也是承認其領主自主權的存在,既是分封出去的土地要建設城什麽樣子完全由土地的主人自己做主,但是在私兵的數量上卻大大的減少了,也沒有給予自主募兵權。

    要是按照明朝思想、“我大清”思想、乃至於是近現代和現代的思想,肯定會認為那樣一來呂哲治下非要是亂套了,那是“時代代溝”的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