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二十三章:彼之仇寇,吾之英雄(中)(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642更新時間:2020-05-27 07:42:31

    很多人不明白很多東西,包括呂哲也沒有細想那麽多,但是估計有太多的人有著相同的疑問,那就是華夏文明和人口占有那麽大的優勢,為什麽不進行無限的擴張呢?

    事實上華夏文明擴張的腳步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從黃河源頭發展起來的華夏文明從部落形式到國家,按照當時的生產力和技術實力來幾千年之內的擴張速度一點都不慢,不然到了秦時期怎麽可能會成為東亞占有土地最多的族群?

    限製一個文明擴張的因素有太多太多了,對於很多文明來是人力不足或是技術不到,但是限製華夏文明擴張的因素卻是因為地理環境。△↗說,

    呂哲想要從南亞一直進軍到印度支那,那是他理所當然的認為翻越那些群山雖然會困難卻不是沒有可能,這種錯誤的認知。

    華夏文明的侵略性和擴張**一點都不,但是他們的腳步經常會被環境所限製,比如陰山以北大片的沙漠,無法適應的高原環境,看去綠油油卻難以生存的原始森林加沒完沒了的群山。

    兩漢擴張到西域已經是極限,到了後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產生更大的悲劇了。在儒家的眼裏,茹毛飲血的“三代社會”是最完美的社會,全世界隻有自秦以來的土地才是有價值的土地,其餘都是蠻荒,是連看一眼的一點價值都沒有的“荒漠”。那麽地理環境或許能夠克服,但是思想上的枷鎖卻不是想要打開就能打開的。

    呂哲對儒家沒有排斥感,他對待任何一個學派都是一樣的感覺,那就是能用則用,不能用也沒想過要完全滅絕哪個學派。同時,他從來也沒有想過要獨尊哪個學派,最為期待的是百家的思想碰撞會產生什麽樣的“果實”的出來。

    曆史早就隨著呂哲的崛起被蹂躪得麵目全非,呂哲所帶來的影響正在逐漸無限的擴大。他錯誤的認為陸路可以入侵到印度支那,但是發展海軍的道路卻又開啟了對印度支那入侵的大門,隻要呂哲的想法沒有改變,遲早有一手持漢字旌旗的軍隊必將在那片土地上呐喊“漢軍威武”,然後進行一場又一場鐵與火的較量。

    必須的是,呂哲也不太清楚自己要做的那些事情是不是靠譜,不過吧……不試一試他是絕對不會甘心的。

    在南陵城內,被丟在一邊一個月又七的皋通也不斷地在進行“試一試”的重複嚐試。他幾乎是每都在請求能夠見到漢國大王,每次都沒有得到回音。在進行求見的同時,他不斷不斷尋求額外的渠道。那就是結交漢國的權貴,借他們的線來達到成功見到呂哲的目的。

    漢國很強大,這一點皋通十分清楚,但是這麽個強大的國家權貴也太少了吧?他一再的打聽之下,得知漢國能夠被稱呼貴族的人不過才十四個人,而似乎那些貴族的爵位也太低了一些,最高的不過才是一個伯爵,還是一個什麽五等伯爵。

    公、侯、伯、子、男,皋通當然知道這是周王朝設立的爵位等級。一個強大如漢國的國家出王室之外竟然才有一個伯爵?哪怕新生國家不是大肆封賞來著,什麽侯爵啦、公爵啦,能扔絕對是要扔出一大片,用以酬謝或是拉攏眾臣。可漢國偏偏就隻有一個伯爵和一眾雜魚般的子爵、男爵,對了……還出現一個什麽勳爵的玩意?不得不,他的世界觀差點又要崩潰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