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三十九章:各國動向(二)(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732更新時間:2020-05-27 07:42:41

    秦國的列為大臣,他們之中除了蒙毅,誰都不是和扶蘇太熟悉,且實話吧,一朝子一朝臣,始皇帝駕崩之後朝堂之上還不知道有沒有他們的顯赫高位,他們大多數人為了家族著想基本是會在盡自己應盡的責任之後選擇明哲保身。

    傳聞中的扶蘇是以為仁慈的公子,經常會因為庶民的遭罪掩麵哭泣,也提倡秦國改掉惡法行使善政,因此不是那麽得始皇帝喜愛。

    很多傳聞不會是真的,那不過是為了某些需要而“構思”起來的一麵宣傳,但是很多又是真的,比如扶蘇真的與黔首為善。但是話又回來了,扶蘇似乎也沒有做過什麽親民的舉動,至少正史和野史上並無扶蘇“下鄉扶貧”的記錄。

    所謂統治階層的仁慈,不過是在聽到什麽之後或許真實或許虛偽的掉兩滴眼淚,扶蘇敢在易於暴怒的始皇帝麵前提議善待黔首改掉惡法,已經做到了一位貴公子該做的事情。在秦國的那種環境中,他敢提到改善惡法其實是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其結果也果然遭到反噬,給遣到北疆當監軍去了。

    身為臣子會尊敬王(皇)族,那是出於對“階級”的一種守護,但有幾件比較奇怪的事情,曆史上明確記載項氏在起兵之後非常同情扶蘇,打著為扶蘇報仇的口號起兵。簡直莫名其妙嘛,這跟通古斯野豬皮打著為朱明報仇而取明而代之一樣充滿了一種曆史的嘲諷性質。

    扶蘇是一名仁慈的人嗎?除了他自己誰也不清楚,有時候身份不同的時候做出的選擇出發點也不同。比如,沒有確定會繼承大統的扶蘇,他打死也不會為了爭取時間提出用漢中郡安撫漢國的舉動。成為太子明確會繼承大統的扶蘇卻是毫無壓力就出來了。

    割土求和在春秋戰國做起來並不是那麽丟人,為了生存哪怕是君王吃屎喝尿都是一件再普遍不過的事情,但是這種話臣子一般會因為一些原因開不了那口。

    馮去疾、王綰、隗林、蒙毅、馮劫等大臣聽扶蘇完也沒有類如跳起來引經據典反對的姿態,畢竟現在暫時不流行什麽惺惺作態,哪怕那件事情是非做不可也要跳出來一些自己都不信的話來表示自己是多麽高風亮節。

    秦國是一個從來都講求實際的氛圍。他們追尋的是那件事情有沒有用,覺得有用哪怕會被唾棄或者什麽,都將毫不猶豫地進行下去。最有意思的是,曆來罵名基本都是由秦國的統治者來擔當,臣子想當那個替罪羊有點不容易。

    扶蘇的決斷不管有沒有用都顯示出一個統治者該有的責任,他完就默默看著一臉思考的臣子們。

    隗林為蜀中大族族長。他從漢國成立後,秦軍從漢中郡撤離,包括漢中郡、巴郡、蜀郡的財帛和糧食、人口也在逐漸向內史郡和隴西郡轉移,十分清楚秦國已經做好了放棄西南區域的準備。

    那是一種迫不得己的選擇,任誰都想象不到那麽一個龐大的勢力會在不到五年的時間發展並壯大。且那個新生勢力已經有一支二十萬規模適應於叢林和山地作戰的軍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