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四十一章:各國動向(四)(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894更新時間:2020-05-27 07:42:41

    主動引發而不是被動的爆發,在軍事的角度上那是采取主動權,用最有優勢時機和力量來撲滅潛在威脅,這難道不是好的戰略?

    一個看上去很有實施必要的戰略,因為太多的原因沒有得到強有力的執行,一切原因的起因還是因為始皇帝不斷昏厥,以至於失去操作人,讓事情從惡化到目前這般模樣。

    要是始皇帝沒有大量使用“仙丹”,有足夠強健的身體來掌握秦國,依靠始皇帝的威望和能力,哪怕是秦國內部有諸多問題,六國能不能死灰複燃暫且不提,呂哲是絕對沒有可能執行自治。

    畢竟崛起之初的呂哲誌願(野心)可沒有那麽大,曾經在半年之內還不斷向鹹陽中樞求援。那時候要是始皇帝有足夠的精力,隨隨便便派一支大軍南下,率秦軍南下的將軍隻要不廢材,那麽呂哲頂多也就是升升官,不會有後麵連呂哲自己都失去掌控,在眾多六國遺民追隨者的意誌下走向**。

    事情總是有那麽多的偶然性,始皇帝不斷昏厥難以理政,失去了掌舵者的秦國變得無比遲鈍,另外還有一些不足外人道的分歧也是造成目前情勢的主因。

    還是因為集權和分封的關係……

    集權的國家,有責任的隻有君王,除卻君王之外的臣子{ 或是國民都是“被代表”的對象,他們連命都不是自己的,時時刻刻都可能“被代表”然後為了皇室、國家、等等一些莫名其妙去死。奴隸會為奴隸主盡心盡責嗎?那不是價值觀有問題就絕對是奴隸腦子壞了。所以哪怕是發現了什麽問題想去補救,也沒有那個義務啊。

    要是在分封狀態下,既是能夠自我做主的環境下,各方歸於一個國家的領主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哪怕是在君王無法理事的情況下也會盡心盡責地保證國家的安穩……或者,哪怕是無法做到國家層麵,但是自己的封地總會拚了老命的維持穩定。

    最簡單的例子是什麽?春秋晉國後期都是混賬國君吧,但是因為各個大領主的努力。晉國還是能維持霸業,一直是到晉國領主階層自己鬧到無法調解的地步,晉國國君也實在是太拿什麽了,才有“三家分晉”的事情發生。

    分封白了就是有責任和義務,國君的責任和義務,封臣的責任和義務,民的責任和義務,因為責任和義務的循環總是能維持既定的運轉,誰也不想出現無法掌控的變動,要是能維持運轉。一個國家哪怕是崩壞也不會是短時間內的事情。

    會有人分封製度下的領主過強致使“三家分晉”,換句話來是不是晉國國君廢材才被分掉?如果晉國國君不是荒唐到某種地步,會發生“三家分晉”嗎?

    道理是一樣的,中央集權製度下的國家,沒有了領主階層是不是千秋萬代?看看華夏的曆史不就知道了,自周以後再也沒有千年的帝國,每三四百年就來“五德循環一次”。

    而似乎,一直采取分封製度的西方,千年王國多的是。他們也沒有什麽“五德循環”,更加沒有什麽“下之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