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七十三章:最後的機會(四)(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910更新時間:2020-05-27 07:42:56

    “是嗎?”呂哲皺了皺眉,兩個字完就沉默了下來。△↗頂頂點說,..

    趙高那邊傳來消息,那些所謂的老秦人找到了他那邊,是以一種沒有任何遮掩的姿態就直接找過去,然後詢問若是十一個氏族連帶三十六萬族人以及六萬精兵選擇投效漢國,呂哲能給予他們什麽。

    在接到趙高的信件時,呂哲已經是位處濟北郡的博陽,他原本的計劃是讓大軍停駐,然後帶著一部分精兵以及文武前往泰山看看。

    當然,呂哲可不是要幹什麽封禪泰山之類的舉動,他就是純粹地要去看看始皇帝命人建造的封禪台。

    始皇帝原計劃於一統下之後前往泰山進行封禪,向上也是向下人展現自己的功績,那該是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二一九年)的一個計劃,因此在齊地調動了不少民伕前往泰山,修建上山大道的同時也建造封禪台。

    嬴政隻來得及行“統一衡量度、車同軌、文同書”,遷移下十二萬戶富戶於鹹陽,於始皇帝二十七年(公元前二二零年)下就爆發大亂,原定於始皇帝二十八年的泰山封禪自然是做不成了。

    下局勢早就被改得麵目全非,各國的情勢自然也不會再與曆史同步,呂哲納悶的是隴西那批老秦人到底是個什麽意思?

    在原有的曆史上,秦國麵臨滅亡的時候,似乎也是有那麽一批人爭先恐後地尋找人投效,一部分是在劉邦進入關中就立刻靠攏過去,等待項羽將劉邦驅逐之後,原本投靠於劉邦的那批人想都沒想就轉為投靠項羽。

    似乎是誰看到秦人爭相投靠滅亡自己的諸侯,發出了“下再無秦”的感概。

    沒錯,秦人似乎是壓根不介意誰來統治自己,他們沒有進行任何的抵抗,誰來了就賣乖於誰。一點也沒有“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想法,更加沒有曾經“與子同袍”中的情感,他們一點心理障礙也沒有就漠視了秦國滅亡的事實。

    呂哲在收到來自趙高的信件,看到隴西十一氏族族長表示願意歸附,他心裏很奇怪秦國到底是怎麽了。

    “……贏姓亡秦,不是列國亡秦。”張良看後似乎沒有太大的意外:“趙氏贏姓掌國八百年,他們從秦孝公時代開始就忘記了國家的根本,從秦昭襄王嬴稷之後更是埋下了今的禍根。”

    什麽意思?呂哲納悶地看著侃侃而談的張良。

    張良在述秦國的曆史,按照他的看法。秦一直在弱化自己,先是弱化了原有的老姓氏貴族,然後連宗室也自行弱化,從列國前往秦國發展的氏族雖然讓秦國變得強大,但是那是建立在有隱患的強大。

    所謂的隱患,按照民族的概念來,那就是“國族”被不斷地折騰,折騰到一國的根基虛弱不堪,外來者前去發展不過是為了能夠爬上高位。這些外來者對國家不會有“國族”那種深刻的感情。在國家遭遇顛覆的時候會做出什麽來很難。

    “商君變法損害了老秦人的利益,老秦人又在連續幾代中遭遇秦王室的打壓,他們早早就徹底絕望,最後一次反撲是在成蛟之亂。那一次也遭受前所未有的清洗。”張良是這麽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