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八十九章:餘音(十)(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80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03

    邊跑邊射那是因為漢軍騎兵腳下有馬鐙可以助於平衡才能扭身,手裏的家夥也是騎射用的三射連弩,不然怎麽可能辦到連遊牧民族都不是那麽容易幹出來的事情?

    東胡那些人卻是不清楚那麽多,隻以為漢軍騎兵的騎術比他們純熟,追趕著被射下數十人之後他們的降低了馬速,漢軍騎兵在一陣被追逐途中完成了加速,雙方的距離也就隨著一方加速一方降速而拉開了。

    現在華夏族群有許多對騎馬並不陌生甚至是熟練的人,像是秦地人、趙地人、燕地人就屬於此類。呂哲在挑選士卒進入騎兵軍團基本也是從上述三地中尋找,本來騎馬技術就不錯,再加上改良馬鞍和馬鐙的相助,漢軍騎兵的騎乘作戰根本就不會不堪到哪去。而這些卻是不為東胡人所知,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都咋呼了起來。

    胥紕逼落完,祁連服匿也在發表類似的看法。

    祁連服匿陰沉著臉,低聲對周邊的東胡幾個首領:“漢軍騎兵的騎術遠比我們想象中要來得熟練,這下……”

    東胡這些首領本來是想著什麽呢?他們對於被包圍其實是沒有太大的所謂,認為漢軍騎兵哪怕是能騎馬也不會比他們更加懂得純熟,畢竟漢國是一個南方國家,不像北地的秦國、趙國、燕國那麽多騎士的存在,他們想突圍該是沒什麽問題。可是,現在看到漢軍騎兵的表現,他們已經不那麽認為了。

    “……漢王哲的崛起就是依靠近四十萬列國移民,移民之中趙地、燕地的人並不在少數。後麵,漢王哲前前後後收編了大約十八萬的秦軍,中原和北境也在戰亂中遷移過去該有百萬黔首……”韓廣慢慢的講解著。

    胥紕逼落就是不明白,哪怕華夏族群現在對騎馬不陌生,可是怎麽也不該比從到大就與戰馬為伴的草原人強才對啊?

    追擊的東胡騎兵自己降速。完成加速的漢軍騎兵在與東胡騎兵拉開距離之後才開始迂回,雙方在戰馬踏蹄馳騁中漸漸算是“頭對頭”。

    正常情況下兩支騎兵作戰也這麽拖拉嗎?是的,騎兵作戰因為都有高速機動性的關係,雙方若是有一方不願意接戰,那麽也就隻能是拚雙方座騎耐力了,一方追一方跑,追逐中直至追逐方放棄以未接戰情況結束,或是被追逐方座騎耐力不行被追上開始被迫接戰。

    一場騎戰,你來我往地追著屁股跑上一整算是用時不多的了,像是草原上的胡人部落戰爭。除非是弱有不得不接戰的理由,不然都是用時幾個月,最後雙方還不一定能火拚上。

    漢軍之中有不少來自北疆的秦將,也有幾個是出身於趙國邊軍,對於騎馬作戰並不陌生,再有呂哲這個“逆存在”的情況下,漢軍騎兵對於騎戰的理解可能還比大多數的草原首領更深刻一些。

    白了騎兵打得就是耐心,在追逐中尋找機會,然後在最恰當的時刻進行接戰。什麽時刻是接戰良機則是率隊軍官的事情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