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零七章:戰匈奴(十一)(1/5)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13494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11

    匈奴?不不不,這是華夏族群對他們的蔑稱,他們稱呼自己為“有熊之地”,外人對他們的人種稱呼其實應該叫“熊人”,目前並沒有組建成國家的社會形態,所以哪怕是有統一的稱呼那也是指族群而非國家,就像是華夏大地上那麽多的列國,可是人種的稱呼是一致的。》說,

    匈奴這個是什麽時候出現的?大概是春秋時期華夏族群將戎人、狄人、犬人驅趕離開邊境,之後從西邊遷移來了新的胡人,雙方再次敵對上,長久的交戰使得華夏族群對於這股新來的胡人沒有太好的辦法,稱呼上就帶著侮辱性,稱呼這股新的胡人為匈奴,因此匈奴這個名稱也就出現了。實話實,不然誰會在取名字的時候給自己按上個“奴”字,又不是有病。

    從“有熊之地”的命名來看,按照古人的命名習慣,他們的曆史一點也不比誰短。為什麽這麽?挺簡單的推斷唄,第一個築巢居住的叫有巢氏,第一個發現植物可馴服反複留種耕作的叫神農氏,那是上古時期才有的命名習慣了,那麽這幫自稱“有熊之國”的胡人曆史能短到哪去?

    有著悠久曆史的族群非常多,但是能夠建立起自己文明的人卻是沒有多少,至於為什麽同樣是智慧生物卻有這樣的區別……曉得。

    熊人……好吧,還是按照華夏的習慣稱呼為匈奴,他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建立起自己的文明,隻是他們的創造力比起其餘族群來不行,不代表他們不知道科技能夠增加戰鬥力和增強生產力。

    事實上也是那樣,金屬結構和木質結構哪個好,鋒銳的金屬兵器和骨質兵器哪個比較厲害,隻要是腦子正常的人都能明白吧?

    匈奴此番南下賺得最多的就是劫掠多少財帛,是從華夏大地擄掠了大量的人口,擄掠的人口之中又有著各式各樣的工匠。對於他們來這些工匠遠要比占領多少土地來得有價值。

    其實匈奴人對於土地也不是那麽重視,遊牧民族對於土地的占有欲一直都有很強的針對性,那是與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對於遊牧民族來什麽樣的領土才是有價值的呢?觀看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對他們有價值的領土是能夠放牧的土地,越是水草豐美的環境價值也就越高。

    若沒有南下之前,匈奴各個部落對南邊的土地感到興趣,那麽第一次在陰山以南挨了秦軍建立起來的武城體係一棍子,被敲得有些暈懵之後退到雁門之外的草原,在那邊休整期間才從齊燕那邊知道更南邊崛起了一個比秦國更加強悍的勢力,他們對於南下占領土地其實已經不是那麽熱衷。

    另外呢。對於趙地的劫掠和擄掠也讓匈奴各個部落的首領產生額外的想法,陰山以南的山地較多,沒有草原上的地勢平坦,山地多代表難以放牧。而他們的牧民除了放牧壓根就不會種地,占領基本都是山地的土地……實話他們真的沒有太大的熱情,反而是對於擄掠人口起了絕大的興趣。

    冒頓在這個時候提出了一套建議,他認為既然齊國和燕國都南邊新晉崛起的勢力十分強悍,齊軍和燕軍在麵對漢軍的時候沒有多少抵抗之力,且漢軍隨時都能組織起一支超過百萬人數的大軍。更有從推測中比草原牧民更加厲害的騎兵,匈奴該好好想象能不能與之對抗了。

    草原上包括匈奴在內才有多少人口?雖然他們沒有人口普查的條件,但是真要粗略算一算總是能夠得到一個大概的數字。他們包括戰士和牧民,甚至是連老弱婦孺都算上。攏共也也不會超過八十萬的人口,去跟一個隨時能組織起百萬人數大軍的勢力交戰,有那個必要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