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四十三章:甘單(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71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29

    邯鄲在上古先秦時代並不是這個名字,她在秦一統下之前其實該稱呼為“甘單”,起源是在殷商時期,最初是作為一個簡單的城邑,並沒有城牆存在,居民也不過才數百,算是殷商從黃河源頭那邊向南開擴的一個前進基地。

    一直是到周王朝時期,周王室分封了一個國家叫作唐,是三千多個封國中的一個。唐在春秋中葉改名為晉,因此《詩經》之中隻有《詩經.唐風》而無《詩經.晉風》。晉國實行的自然也是分封製,現代的的稱呼是叫“領主製”,其中有一個領主為趙氏。

    這個趙氏是從遙遠的西北遷移到晉國,他們是秦國王族的一支,發展了十數代之後成為晉國的貴族之一。貴族自然是會有城邑,不過在最開始趙氏的封地並不是在邯鄲附近,而是因為趙氏的趙夙幫助晉獻公滅掉一個叫“耿”的國家,趙夙被封為大夫,隨後晉獻公將耿這個地方賜予有功的趙夙作為封地。而這也是趙氏獲得的第一塊封地。

    在當時的晉國,大夫已經能算得上是大貴族之一,在屢次的征戰中趙氏又先後立功,獲得來自國君獎賞的“原”“溫”“甘單”“晉陽”“平陽”等封地,其中的“原”後來被趙衰謙讓給了一個叫先珍的人,理所當然先珍按照當時的習慣,因為有了叫“原”的封地改了稱呼叫“原珍”。

    趙氏在晉國從來都沒有多麽的風光過,甚至在某個時刻因為涉及國君的變動差點整個家族被滅,其中最為出名的故事就是《趙氏孤兒》那段,後來還是在趙武時代趙氏才算是真正的奠定了三分晉國的實力,也是在趙武時代晉國打服了南邊的楚國,使楚國正式成為華夏族群的一員。這裏的“成為”的不是文化,而是一種廣泛意識的認同。

    甘單變成邯鄲那是因為上古先秦時期每個國家的字體不同,另外就是秦人行政係統和列國的行政係統也存在差異。之所以加上個耳朵旁的理由其實有點操蛋,那是與“甘單”的地形有關,而古人嘛……取城邑名字的時候都是看地形,當時的“甘單”在右邊有山和河流,所以就被加上一個“耳朵”了。

    大軍離開曲梁向邯鄲進發,知道上述典故的呂哲對邯鄲旁邊的那座山充滿了好奇,他沒有記錯的話,到了現代那座山已經不見了,那條河到了現代也不見了蹤影。至於是因為什麽而變沒了,曆史長河不都是存在變遷嗎?黃河還改道無數次。曾經的出口可是在現代廣州那一塊,後來才是改道東出來著。

    邯鄲的城牆看上去是經過一再的夯高,從底向上看去,下麵的四丈是一種已經被風吹日曬而變得深黑的顏色,四丈王上一丈的顏色為土黑色,五丈再往上一丈是一種土黃色。

    六丈高的城牆對於一座都城來並不算高,哪怕是算上入城處的城樓最高也不過是十丈左右。秦時一丈為現代的二米三一,十丈也就是二十三米一的高度,差不都就是八樓的高度。這樣一來座基寬度肯定就不能少於四丈,畢竟是一種夯土的建造模式,可不是鋼筋水泥結構。另外城牆也不是想象中完全填滿了泥土,事實上因為城牆寬度足夠會留下一些暗間。除開作為儲物用之外還能藏兵,那就是為什麽古代城牆每隔開五十步就會有一條z字形狀向上走道的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