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四十六章:鄴城(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704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29

    靈渠的建設韓國已經計劃了兩年, 呂哲對於靈渠的重視是有根由的,他萬分清楚靈渠的建設意味著什麽,今次回到南陵也將會是啟動靈渠建設的開始。⊙,

    國家處於戰爭狀態不適合開啟大型工程?這個法太正確不過了,可是漢國的情況與曆朝曆代都不是那麽相同,曆朝曆代對於大型工程的建造采取的是使用徭役,呂哲所統治下的漢國不存在徭役一,有償的雇傭民伕是建立在互惠互利,也沒有強迫的法。

    朝利用大量的國家工程拉動經濟,在很短的時間內建設基礎的同時也讓一部分人富了起來,那是一種國家的讓利行為,不過嘛……難免也就滋生了一大批的貪腐官員,官商勾結也無法避免。

    事實上呂哲很清楚國家工程是怎麽個回事,所以在張耳旁敲側擊是不是能幫老丈人建造一座新的城池之後,剛好想要進行某種實驗的呂哲也就點頭應承了下來。

    雖趙國是在沒有任何複興希望和隨時會被攻滅的前提下妥協,但是也無法否認趙歇是一個很識趣的人,呂哲怎麽會在這麽一件事情上吝嗇呢?

    因為開啟太多基礎建設而開始滋生貪腐官員的漢國,呂哲十分清楚光靠殺人無法從根底上解決貪汙**的問題,最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可以使用分段承包的手段,將地方建設承包給商賈,然後指派官員和鄉紳成為監督一方,使官府成為監督者而不是實際的參與者。

    那樣依然無法排除仍然會出現索賄或是官商勾結的情況,但是起碼出事了知道應該找誰,涉及的也隻會是官員而不是整個官府,到時砍了官員至少是能挽回一些官府的整體信用,不會使得民眾因為單個官員而就對整個國家失望。

    張耳肯定是沒有與趙歇經過溝通,該因呂哲親自向趙歇承諾會幫其建造一座新城的時候,趙歇先是露出迷惑的表情後又變現得驚喜。可是驚喜之中難免會有遲疑。

    原先呂哲並不太理解趙歇為什麽會感到遲疑,事後向蒯通起這事,蒯通出了緣由。

    邯鄲再怎麽破敗都是一座大城,這座城池裏麵有三十五萬的人口,擁有一個都城該有的繁榮經濟,按照協議呂哲會將邯鄲城封給趙歇作為封地城邑,附屬的還有邯鄲城周邊五十裏範圍內的郊外土地,這樣一來呂哲分封的趙王起碼還有三十五萬的封地領民,也能依靠邯鄲的商業稅收將日子過得滋潤,至不濟不也還有廣泛的郊外可供耕作嗎?

    “王上。張先生那麽建議或許是為了趙歇好,可是對您來有可能造成刻薄的名聲啊。”蒯通進一步解釋:“自三家分晉(公元前四五三年)至今,邯鄲作為趙氏的領土已經將近三百年(其實是二百二十餘年)。”

    剩下的不用多了,呂哲稍微一想也就想出了究竟。

    張耳給出那個建議有很多的含義,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要測試呂哲會不會在下穩定之後收拾異姓王。

    本來給不給趙歇新建一座城池很難進行抉擇,讓沒有多想一口答應下來的呂哲懷疑自己答應得那麽爽快會不會造成什麽誤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