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五十章:尷尬之舉(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941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31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這是一個講求出身血統的年代,沒有一個好祖宗想要成為人上人必定是要比有好血統出身群體付出更多的努力,有時候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得到相應的收獲。

    呂哲成功崛起並站穩腳跟並不是沒人要牽強附會給“尋找”一名赫赫有名的祖宗,用以證明呂哲身上有著高貴的血統。呂氏在上古先秦不是沒有出現過顯赫人物,例如曾經的呂氏薑姓(即田氏代齊之前的齊王室)就是一個,周室分封的三千多個諸侯國中也有一個姬氏呂姓的諸侯,其餘例如呂不韋等也是有不少名人。

    其實呂氏的出處就是起於薑子牙,人們基本都是知道薑子牙這個人,卻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薑子牙的本名叫呂尚。

    呂是“氏”,薑是“姓”,子牙是“名”,按照上古先秦的姓氏講究,“氏”要比“姓”重要,通常某一氏所指的就是氏族,而“氏”是大家族大貴族才會有,畢竟“氏”是與封地有關,“姓”則是氏開枝散葉之後的一個延伸。另外“氏”也是上古時期母係社會的一種延續,上古的人們認為女性能夠懷孕並生育生命很偉大,普遍存在一種莫名的尊重和崇拜思想。

    一直是到胡人取代正統華夏族群占有中原之後,氏才遭到弱化,此後“氏”也就通常被冠名在女性身上,古{ 時候的女性很多都是沒有名字,隻以女性的娘家姓來稱呼,例如某某人的妻子就被稱呼為某氏。要是華夏大地一直是由正統的華夏族群來統治,“氏”依然還會是比“姓”重要。

    大貴族都會有“氏”和“姓”的存在,主支以“氏”為“名”的前綴,旁支以“姓”為前綴,若是旁支後麵發展得比主支更大強大則會進行取代,旁支的前綴會重新冠上“氏”,像是在秦國王室因為強大。越是到後麵各國使節稱呼秦王時都開始改變稱呼,史書上的國家使節往來記錄經常能看見“秦王趙政”的字眼,那並不是一種輕蔑的行為,是在承認秦王室的強大,發展得比趙國王室要好。

    臣下想要給呂哲找一個顯赫的祖宗,對此呂哲隻感到哭笑不得,後麵發展成在追詢呂哲的“姓”,可是呂哲很清楚的姓就是“呂”,壓根就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氏”,從哪一方麵追詢而起呢?

    作為一名有現代思想的人。呂哲也不會隨意給自己“找來”一名祖宗,在他的反感和排斥下,漢國臣工為自己大王“尋找”祖宗的荒唐事才算是告一段落。

    對於很多人來,秦一統下又遍地烽煙是一個糟糕的時代,畢竟身在底層的黔首並不想生活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因為他們將會是最容易受傷的群體。但是對一部分人來卻又是一個代表機遇的時代。這個時代最大的受益人當然就是已經建國並成功站穩腳跟的呂哲,餘下則是一些沒有顯赫祖宗又在這場戰亂中受益的人群。

    成為新興貴族的人不算多,失去貴族待遇的人卻是多到難以想象,統治集團的變動讓那些“吃老本”的失去了血統帶來的優異地位。不是沒人想要保住自己的特權,可是一番掙紮在麵對兵鋒強勁的漢軍時隻會帶來鐵與火,自王氏帶頭走上歸附之路也算是起到榜樣作用,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掙紮無用隻能是靠攏尋找新的機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