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五十二章:當代(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696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32

    儒家學派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為了取悅於人,帶著極強的針對性的同時,令人納悶的就是沒有一貫立場。△↗,儒家自然也不例外,可是從未有過一個學派自行變通是為了更加取悅於人,不是在增加自己學派的知識。

    縱觀曆史千百年,一些關於儒學的知識大多是在研究怎麽做官,可以這個學派的誕生就是奔著做官而去,那麽一些閃光點存在的同時,更多的是對自己怎麽有利就做什麽的人物,其結果就是大多數出身於儒家的人不存在節操,投降叛變有如喝水吃飯,也就是那麽少數幾個擁有德操的人才被大書特寫,作為典範和榜樣的存在。

    句實在話,就是因為太少了才需要提倡,若真的都是那樣的人物又何必宣傳呢?想想朝時代一些做了好事的人都要被刻意宣傳就能想象出來,那該是怎麽樣的一個社會環境,不就是因為那樣的人太少了麽。

    就是到現在呂哲都還不適合如今所處的社會環境,以至於他總是會用“朝思想”來猜度周邊的人群,為此並不是沒有出現錯誤,索性也是他懂得納諫,因此及時的扭轉想法才沒有造成更大的影響。

    為人父母者總是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受到最好的教育,可是呂哲琢磨了半真沒有想出誰適合作為孩子的老師,因此選定王子師也就一直耽誤了下來。

    對於王子老師的位置有太多人窺探了,最為急迫想要獲得這個位置的人卻是非叔孫通莫屬,他想獲得王子師的理由也十分的明確,是想要影響眾王子。

    上古先秦時代,那種征戰不休的大爭之世沒有儒家發展壯大的土壤,眼見下馬上就要形成大一統,作為統治者的呂哲似乎對儒家的學也興致缺缺,叔孫通是多麽希望能夠教育出一幫對儒家學派有好感的王子。最好是能讓下一任的統治繼承者重視儒家,使得儒家迎來發展的春。

    嫡長子呂議今年已經五歲,庶長子呂啟已經六歲,要是條件所能及,當代啟蒙教育一般是從四歲就開始,呂哲到了現在還沒有選定眾王子的老師其實並不符合該時代的習慣。

    呂哲除了有呂啟、呂議之外還有不少子嗣,如呂雉第一胎的庶長女和第二胎的庶四子,陽滋(始皇帝九公主)所生的庶二子,熊女(熊心之女)所生的庶三子,趙欣(趙歇之女)所生的庶二女。田琳(齊王儋之女)所生的庶三女,韓豔(韓成之女)的庶五子和庶四女。至於魏爽和姬單則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眾多的子嗣中,韓國王室公主的孩子目前最,最年長的呂啟已經有六歲,十個王室子女年齡間隔不是太大,按照習慣王室子女在二三歲的時候已經要開始識字,最為年長的子嗣怎麽也該開始學習文治或者韜略。之前選定王子師是因為北伐迫在眉睫被耽誤了,隨著呂哲率軍越來越接近國都南陵,這麽一件事情又被重新提了出來。

    “先生和太尉有合適的人選嗎?”

    “這……”麵對呂哲的提問。結伴前來的蒯通和司馬欣直接就遲疑了。

    因為拚音的出現,啟蒙學字已經不像以前那麽困難。在拚音沒有出現之前,啟蒙的書籍並不固定,而現在也沒有《三字經》和《千字文》的存在。以至於啟蒙成了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學習識字的過程也就是死記硬背,還會因為老師的口音教導出一幫口音被固定了的學生。

    呂哲對於《三字經》也僅限於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之後就沒有之後了,對《千字文》倒是多記得了幾個字,“地玄黃。宇宙洪荒”也就忘了後麵。其實也就是因為呂哲不記得《三字經》和《千字文》,不然估計剛開始也會是像其它的穿越一樣,“創作”出這兩部驚地泣鬼神的巨作出來,不會直接去搞什麽拚音這種特立獨行的玩意。

    啟蒙學字因為拚音存在簡單了許多,可是該教導王室子女一些什麽東西並不好選擇,曆來王室子女應該學習什麽知識也不是臣下所能決定,麵對呂哲的提問,又怎麽讓兩個倚重的重臣回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