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六十二章:關於宗教和信仰(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904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39

    一個民族需要英雄,沒有英雄的民族不是一個完整的民族,不懂得珍惜英雄的民族更是一個可悲的民族,若是這個民族連自己的英雄都不懂得感恩和銘記,那麽注定永久沉淪,乃至於是在民族競爭之林中遭到淘汰。頂點說,..

    在相當長的曆史進程中,華夏民族出現過相當多的英雄。因為是民族形式的英雄,那麽當然是帶有很強的狹隘性質,通常在對外擴張乃至於是抵禦異族入侵上。

    通常而言,英雄就是那些為民族做過貢獻的人,限製但是包括於對外戰爭貢獻者、文化貢獻者、思想貢獻者、科技進步者……等等很多。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珍惜英雄的民族會在那個過程中顯現出前所未有的向心力,特殊的曆史進程中發揮出難以想象的團結。可是華夏的因為製度和一些奇怪的原因,在很多時候並不珍惜自己的民族英雄,像是趙國的國家英雄李牧死在君王的猜忌之下,像是秦國的國家英雄白起被君王逼迫自殺,像是嶽飛也是死在君王的猜忌之下,更有在那麽一段黑暗時期裏呐喊出“殺胡令”的冉閔非常“神奇”的成為阻礙民族融合必然趨勢的罪人。

    沒錯了,英雄的誕生是因為有人需要力挽狂瀾,但是英雄往往死在統治者的忌憚和猜忌之下,那是因為統治者害怕英雄累積足夠的威望顛覆自己的統治。另外,因為需要而可以抹殺一些英雄,這個……不也罷。

    當英雄可以隨意地迫害而死,因為需要可以抹殺甚至是詆毀,還能奢望在有需要的時候有英雄能夠站立起來嗎?

    沒人敢當那個英雄的時候,隻會形成越來越多人的冷漠,在國家又需要的時候選擇旁觀甚至是期望改朝換代,老奶奶、老爺爺摔倒也沒人敢去救助了……

    觀念需要時間來養成。在殘酷中建設美好,在頹廢中尋找希望,思想的建設不是一代人兩代人的事情。

    “第一期工程已經啟動,最快可以在明年春季完成第一批量的工程。那時候可以將陣亡將士的骨灰移入,需要什麽規模的儀式還需要王上做主。”

    “以往,有什麽例子可以借鑒嗎?”

    “……這?”

    之前從未有官方形式的陣亡將士入殮儀式,也就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先例在。

    在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兩軍交戰之後對於雙方陣亡將士的待遇區別幾乎是沒有,除了極少數的將領級別的陣亡者能夠擁有一座墳墓之外,士卒基本是挖坑集體進行掩埋。若要真的有什麽手續也不過是區分陣營,不使之不同陣營的陣亡士卒同埋一個坑。

    當然了,遭遇到大仇恨的雙方陣營廝殺,勝利的那方士卒會被掩埋,失敗那一方的將士將被暴屍荒野,不過相對來這樣的事情極少發生,畢竟屍體不進行掩埋對於可能產生瘟疫的後果誰也無法承受。

    “沒有可借鑒的例子?”呂哲似乎是愣了一下。

    自呂哲崛起到現在,雖然是在屢次交戰中作為勝利的一方,可是將士的陣亡無法避免。根據在冊統計。呂哲崛起的過程中損失的將士達到了十三萬,十三萬的損失中可以找回屍體的陣亡者數量是七萬四千零一人,殘廢的將士是三萬二千四百人,其餘都是算在失蹤名單。

    七萬四千零一位陣亡將士有些是已經進行就地掩埋。大部分是火化之後骨灰裝進了陶罐,骨灰盒一直是由軍方進行保管,陳列的位置是在南陵成外幾處臨時的靈骨塔之中。會有這樣的事情原因並不複雜,是因為大多數陣亡將士找不到其家屬。或者是陣亡的將士的家人同意軍方收斂,其實也是呂哲早就想要建造一座陣亡將士共同的歸宿地——既烈士園。

    位於夷陵的烈士園占地將會超過四十平方裏,可見對於該座陵園的重視有多大。不過關於單體墓地卻是不多見,采取的是現在就有的神社模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