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七十八章:必要的展現強大(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9052更新時間:2020-05-27 07:43:49

    “這麽,真的是戰兵盡出了啊。”

    兩軍會合,盡管不是在完你情我願的情況下合兵,但畢竟是待一塊了,雙方的大體兵力構造都要互相知會,也能在進入作戰狀態可以從容地協商調配兵力。

    秦軍出戰十五萬人,出動的是包含一萬騎兵和五萬弓弩手,餘下的七萬各種如戰車兵、長矛兵、戈矛兵等戰兵,二萬是輔兵。

    軍中以弓弩手數量多,狹隘一點會認為秦軍的出兵沒有多少誠意,慨因弓弩手就是遠遠地提供遠程殺傷的兵種。可是轉念一想那麽配置也沒有什麽錯?與胡人交戰一定要保持遠程殺傷的優勢,以遠程殺傷兵種為控製戰場節奏的主力,其餘兵種負責起圍堵和必要的防禦。

    且看秦軍部隊配置,顯然是竟然深思熟慮,司馬欣不好問那是早有方案,昂或是臨出兵前由恬自行調配。

    司馬欣為什麽要思考這個?若是秦國早有方案,明論有來自漢國的壓力秦軍都會北上參戰,要是出於恬的手筆,那麽事情就就複雜得多了。

    呂哲一直在推崇恬的軍事才能,讚賞恬對於行政上的能力,因此漢國君王想要將恬收納於麾下在漢方並不是什麽秘密。而似乎呂哲是想將恬收於帳下卻沒有做什麽動作,不像是對其他人動用陰暗或是光明的手段,這也是很多人所迷惑的。

    要是北上的秦軍建製單純出於恬的操作,證明了恬軍事上的才能,可是也從某一方麵證實秦國並沒有完傾向於與各國合並為一個帝國。

    一個還別有心思的秦國是處在即將爆發大戰的地緣之邊,日後塞外漢軍的補給大部分是需要路過秦境或是擦邊而過,存在的不穩定因素也就極多,漢國那邊必然是要拿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出來。

    華夏軍隊曆來並不怎麽進行細化,首先做到相應細化的是秦軍,例如該是戰兵下一刻絕對不會成為輜重兵,每一名士兵也是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而同一時間段的列隊還沒有嚴格地進行戰兵和輔兵的區別。也就是。相對於秦軍的正規化,六隊兵種混亂且職責模糊。

    秦軍在一統之戰中消滅了超過了兩百萬的六隊,被消滅的六隊大多是沒有進行過操練的建製,也就是剛剛放下農具的農夫。其實秦軍中的很多士卒也是農夫。然而雙方大的區別就是在建製的細化上存在差距。

    恬也從司馬欣那裏得到了兩個漢團的編製,可能司馬欣並沒有完地交底,不過大體能看出漢國的軍團到底都是什麽樣的存在。

    與秦軍相同,漢軍嚴格劃分出戰兵和其它非主戰人員的區別,於戰兵之中又細化出各類的兵種。如騎兵軍團的突騎兵、遊騎兵、散騎兵、具裝重騎。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的弓、弩騎兵這種遠程殺傷兵種。而步兵軍團中也進行了詳細的劃分,像是逐漸變成漢軍主流的長槍兵數量多,除了持盾樸刀兵、長矛兵、重步兵、弓兵、弩兵之外,一種專門複雜操作如車弩、床弩、石砲等等器械的兵種也獨立區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