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零五章:凡事要有由頭(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830更新時間:2020-05-27 07:44:05

    在正常的華夏各朝各代中,民間組織武裝確實是與組織造反畫上等號,一旦有誰糾集人手走漏風聲,那隨之而來的必定是官府大軍的圍剿。…≦,

    問題是呂哲所治理的國度與曆朝曆代都不是那麽相同,白了那些劫掠證頒發下去之後大部分是被在職的文武官員得了去,隻有極少的一部分是落在了民間手中,且民間獲得劫掠證的不是大氏族就是大豪紳。

    曆朝曆代的文武官員,入流和那些不入流的,多多少少是會訓練自己的私人武裝。這種情況很多與是否要造反並沒有任何的關係,是一種到了一定地位的人都會走的“流程”,是為了自保也是必須的看家護院。

    大氏族與大豪紳就更沒得了,氏族本身就是以血緣關係構成的一種家族,該種家族的子弟眾多,自古以來就有屬於自己的家族武裝;豪紳因為有錢有糧,也是最為沒有安全感的人群,怎麽可能不會聘請護衛之類的武裝人員?

    事實上在春秋戰國時期,不管是文武官員,或者是氏族和豪紳,他們看個人的財力、人脈有多大,組織起來的武裝力量很多時候甚至是超過了一些諸侯國的國家軍隊數量。

    呂哲建立漢國,在製度上嚴格規定了什麽樣的品階能夠擁有多少部曲,而部曲是軍方才會有的武裝力量,並且除非成為貴族,不然哪怕是在軍中擔任將軍最多也不過是能擁有五十部曲,文官那邊卻是沒有這樣的便利。

    有別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新國情令很多人感到不適應,到了一定的身份,或者是擁有了一定的家產,律法卻不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私人武裝,在呂哲沒有頒布劫掠證這種可以合法擁有組織武裝力量之前,他們是擔驚受怕地悄悄組織,組織也是聘請田傭或是斯的名義。

    呂哲發現無法武裝私人力量給予一些群體強烈的不安全感。文武官員那邊倒是好,但是氏族和豪紳卻是在不安全感中患得患失的同時又戰戰兢兢,像是都放不開手腳一樣。

    社會的發展一般是上層結構穩定才能給予中低層人群帶來動力,一旦上層結構不敢進行投入,中低層人群不會獲得足夠的機會,那麽什麽發展都甭提了。

    發現那一現象的呂哲不可能重開不經允許擁有私人武裝的“大門”,但是他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大幫本來應該帶動社會發展的人群,這些人因為沒有安全感而不敢有所作為,那麽在監督形式下的私人武裝,也就是需要獲得劫掠證才能組織的武裝群體。類似於一種雇傭兵的團隊,就此運營而生了。

    目前是什麽樣的一個時代?對於呂哲治下的國度來,呂哲所開創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開擴時代。在這麽一個時代裏,國家的軍隊不斷在開疆擴土,軍隊攻滅敵國,軍隊殺戮異族,國家的國土麵積和所有資源都在不斷不斷地增加。

    國家性質的開疆擴土獲得的是難以想象的巨大利益,但是國家注定不會清掃幹淨所有的邊邊角角或是每一塊疙瘩地方,那麽就形成了國家吃肉。殘渣或是湯湯水水卻是放在一邊沒動的情況。

    文武官員與氏族、豪紳尋求劫掠證是為了在這個大開擴時代更多的分一杯羹,話又反回來,哪怕是沒有劫掠證來合法地組織私人武裝,他們該擁有私人武裝也不會改變。頂多就是暗藏起來罷了。那麽以其使人暗藏,不如擺在明麵進行監督和監控,這樣一來很多人不用在擔驚受怕,統治者也能將大部分情況盡收眼底。更加能用律法來約束和控製那些武裝,讓那些武裝去幹一些軍隊不能幹的事情,例如有組織性地去殺戮敵國的平民。去劫掠敵國的財富。

    事實就是那樣啊,屬於國家的軍隊哪怕是再怎麽暴力,能不沾上平民的鮮血就要避免,軍隊一旦平民的血染得多了,那麽軍隊就將失去自己的榮譽感,成為一支沒有任何原則的暴力機器,最終導致的是約束性越來越大,演變成野獸般的蝗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