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五十六章 進擊的文官(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994更新時間:2020-05-27 07:44:27

    熱門推薦:、 、 、 、 、 、 、

    呂哲統治下的國家,她的民政體係是一再隨著實際需求發生變化。最初時期因為缺乏文官的關係,呂哲無人可用的狀態下,基本是攻占一地對原有的官僚留用,後麵漸漸從民間在野文士那裏招募了一些人做官,才算是將民政體係的框架搭起來。

    任何從草莽崛起的勢力,這樣的勢力在起初真心是不會有多少文職的人可用,那是一種階層的限製,古時候學武容易識字難是一種普遍現象,一直到朝立國之初都是這樣的現狀。

    草莽階層崛起的勢力,隻有勢力發展到攻掠一塊地盤,首領有足夠開闊的視野針對民政體係的需求招募文士,該勢力才會從單腳走路變成雙腳邁步,有了民政體係甭管是否高效,實際上文武相輔的勢力也才像點樣子。

    曆史上隻注重武力而忽視文事建設的勢力,基本上都是成了別人的墊腳石,翻開史書仔細查閱會發現絕對沒有任何的例外。作為第一個揭竿而起的陳勝是如此,赤眉樊崇、黃巾張角等等角色,哪一個又不是成了踏腳石?而踩著他們上位的人基本是門閥世家。

    世家沒有百年乃至於是千年曆史難以稱“世”,他們就是在各種改朝換代中為各個梟雄提供優秀人才的家族。每當改朝換代來臨之際世家就會活躍起來,進行一種叫“良臣擇主而仕”的盛會,若率先揭竿而起的一些人是開啟亂世的先鋒軍,他們就是霍亂下的主力軍。

    門閥有兩種,一種為文閥,一種為武閥。

    文閥一般是和平時期較多,以一個家族或多個家族形成一股聯盟,他們在朝中出任多任多人的高官。長期處於高官顯位形成一種多家族勾結的圈子,又利用手頭上權力的便利栽培一幫鷹犬。作為例子的文閥在東漢末年就有一個,那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東漢末年政權崩潰之後,袁家的袁紹和袁術也才能先於各方諸侯成了氣候。於下動蕩的初期占據各種各樣的優勢。

    武閥在曆朝曆代相對比較多,武閥又分大與,武閥與文閥唯一相同的就是門生故吏非常多,不過相對於文閥,武閥的關係網一般是在軍方。

    各個朝代的末期,武閥是作為未滅亡帝國的在任武臣,可以是各地方邊塞的駐守重將,也能是各州府的軍事首腦。他們通常是罔顧需要守護國家的職責,或是眼睜睜看著暴亂四起下的帝國潰滅,又或者是直接參與到毀滅國家中去,更可能是他們直接導致帝國四分五裂,然後各個武閥再角逐出一個新的皇帝出來。

    世家和門閥的出現在上古先秦時代並不多見,哪怕是有世家或者門閥實力也相對有限。門閥和世家開始崛起的曆史階段是在東漢,尤其以東西兩晉之後的南北朝最為猖獗。

    楊隋的建立是個開端,楊隋立國之後一直在打壓世家和門閥,可惜的是效果有限,楊隋也因為針對世家門閥的打壓最終導致強力的反彈最終亡國。

    隴西大門閥的李唐取代了楊隋之後。對世家門閥的警惕產生,可是李唐擔憂自己的帝國會像是楊隋打壓門閥和世家遭遇反彈導致亡國。李唐也就選擇走向一個極端,那就是培養新的門閥、打倒老牌的門閥。一再重複這樣的動作,最後帝國毀滅於新門閥和老門閥的共同發力之下。

    單獨拿楊家和李家出來,那是呂哲近期一直在尋找一套平衡政策,楊閥與李閥是建立在國家環境重視武人的情況下,他們又是因為在軍方根深蒂固才有為禍下的條件,而當時的環境下並沒有文官能夠與之抗衡或者抵製,那麽一套關於文官與武官能夠形成製衡的策略就顯得關鍵。

    呂哲建立起來的帝國,她現在呈現的現狀是武官集團過於強盛,文官集團又顯得相對羸弱。

    大開拓時代武官集團強盛是必然的現象。畢竟君主和國家就是需要依靠強大的武力不斷攻滅和兼並敵國,沒有強悍的武官集團率領軍隊東征西討又怎麽能夠辦到?可是往往強盛的武官集團就好像是一個炸藥包。炸藥包要是丟向敵人那是極好的事情,炸藥包要是在自己手裏炸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