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百九十章:這一家子(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99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4:52

    熱門推薦:、 、 、 、 、 、 、

    蒯通所謂的將烏孫納入“文明體係”,所指的是讓烏孫變成帝國的一個附屬國,使得烏孫全麵接受帝國的文化,使用溫水煮青蛙和一些必要的手段讓烏孫成為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若是呂哲沒有記錯,華夏文明中的曆朝曆代一直都有在做關於文化輸出的事情,很多階段幾乎大半個亞洲使用的文字都是漢字,各個國家的貴族也基本上會漢話。可要是他的記憶沒有出現差錯,哪怕是這樣都沒有什麽卵用?後麵那些使用漢字和會漢話的國家,棒子就是一個養不熟的白眼狼,猴子那邊也好不到哪去,倭人那邊更是進行了最徹底的反噬。

    要是按照很多人看來,漢文明向外輸出文化基本都是一種失敗的嚐試,可是似乎也不能是沒有什麽用處?漢文明屢次遭到滅頂之災,皆是依靠先進文化的傳承保證了族群的延續,更是用文化“融合”了本該是異族的政權,最為出名的就是鮮卑全麵漢化融入華夏這個大家庭。

    “曆史上華夏文明對外輸出文化根本就是在給自己培養敵人,讓那些茹毛飲血的野蠻人有了進化的可能,然後用從華夏這邊學到的知識來對抗華夏!”呂議是保持著正襟危坐的姿勢,耳朵裏聽著帝國官員的一些建議,但並不妨礙他在內心裏進行吐槽:“武力兼並的方案已經被證實有效且迅速,那就繼續使用暴力方式擴張嘛,沒事玩什麽軟入侵,可別再給自己培養出一個敵人出來。”

    蒯通的假設還在繼續,在他的介紹中,烏孫迫切需要援助正是帝國將影響力插進西域的絕好機會。若是帝國能夠在文化上影響烏孫,又因為軍事援助進行某些滲透,那麽就能夠先期以相對溫和的方式插手西域,為未來占領整個西域打下牢固的基礎。

    呂議聽著像是現代的一種傀儡國控製手段,越聽越是感到奇異。他沒有記錯的話,華夏自古以來就不缺附屬國。可是某些朝代裏華夏根本沒有個宗主國該有的威嚴和鐵血,對待附屬國就好像是在伺候老爹。

    結果是什麽?是宗主國不像宗主國,附屬國不像附屬國,宗主國有難的時候不見附屬國發揮點什麽作用。附屬國有難的時候宗主國卻是要陷入本不該陷進去的窘境,不但國力衰弱的時候要捉襟見肘,更是很多時候忙得跟狗似得還得不到一絲絲的感激。

    用某種手段控製烏孫的前提是烏孫能夠在這一波打擊中生存下來,而看局勢烏孫能不能生存下來看的是帝國的行動有多快,投入的兵力和物資力度有多大。呂議慶幸的是帝國中樞的思維清晰,不是像曆朝曆代的某些人隻想著扶持,進行那種怎麽看都是傻乎乎的投入,不計較後續的收益。

    “一五九二年先是倭島的那個豐臣秀吉統一倭島之後入侵棒子國,明神宗讓遼東總兵率軍馳援棒子,耗費軍姿不算,因為遼東總兵進入棒子國使得北麵兵力空虛,遼東以北倒是自己亂了起來。”呂議瞅了一眼還在長編大論的景駒,眼角的視線發現自己的哥哥呂啟聽得認真,不由撇撇了嘴。

    在呂議的記憶中。景駒似乎是秦末一個被推上楚王的傀儡,後麵似乎還不明不白的死了。他怎麽都搞不明白在這個曆史版本自己的那個老爹為什麽會讓景駒做鴻儒館的典客,也就是所謂的外交部長這樣的高職。

    “……後麵倒是打得倭人和談,可是一五九六年倭人再次入侵棒子國,大明又不得不在遼東以北一片糜爛的時候再次出兵幫助棒子國,要後麵的野豬皮為什麽能崛起,為連續兩次的倭人入侵棒子國肯定有關係。”呂議有那麽點魂遊外地思索著:“先前已經有兩次大明為了棒子國不得不進行兩次沒必要的戰爭,後麵萬曆年間倭人又再次入侵棒子國,棒子將倭人的入侵事件稱作‘壬辰倭禍’,咱這邊是萬曆三大征之一?”

    呂議想不通的事情太多了。現如今帝國戰功最為彪炳的人是司馬欣。而司馬欣在原有的曆史上是個兩麵三刀的人,秦帝國最後的武力驪山軍團的覆滅似乎跟司馬欣脫不開關係,章邯之所以會投降是受到了司馬欣的蠱惑?這麽一個兩麵三刀的人在這個曆史版本走上了巔峰,他是真的想不明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