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百七十五章:一驚一乍(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880更新時間:2020-05-27 07:45:55

    執政三十餘年,立場一直執行牆頭草策略的支兀另不會是帝國需要的樓蘭國王人選,殺死支兀另一是能震懾西域南部各國,二是擺明嚴正立場,至少李信個人是這麽想的。↑,

    就如李信先前對李任所,他根本就不在乎誰會成為下一任的樓蘭王,要的是幹掉支兀另的功勳,插足樓蘭投靠帝國的過程,這樣一來也算是達到了目標。

    “帝國大軍最快還需要至少一個半月才會抵達西域南部,”李任剛剛去招呼了幾個城邦和王國的使節,大體介紹那些使節的臣服,然後道:“他們提出了一個擔憂,是樓蘭目前的宗主宛國不會坐視樓蘭的王位更替,必然是會有動作。”

    宛國在西域稱得上是強國,多方消息顯示宛國在烏孫衰弱之後有成為地區新霸主的野心,與西域中部的龜茲、車師等國有過多次的較量,對於西域西部和南部的許多城邦和王國也是打壓和拉攏,近期崛起之勢比較迅猛。

    從西向東逃亡的數十萬人,進入西域的時候被宛國接納了近十五萬,宛國原本的人口該是在五十餘萬,等於是翻了差不多兩倍的人口。逃亡的那批人,老弱無法長途跋涉,能夠逃西域的基本都是精壯,吸納了十五萬人口的宛國從中挑選了將近三萬逃亡者成為士兵,直接讓宛國擁有將近五萬軍隊。

    五萬軍隊在帝國那邊隻是一個軍團的規模罷了,但是別忘記宛國是在什麽地方。西域這麽個旮旯地方,曾經有五萬以上軍隊的隻有烏孫,緊隨其後的是龜茲擁有接近四萬軍隊,二流梯隊靠後的車師和宛國隻是擁有二萬左右的軍隊,其餘三流的國家很少有超過一萬人的軍隊規模。

    西域各個國家軍隊不多當然是受於人口限製,另外也是因為生產力不足。現在西域的生產力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隻是大批逃亡者致使西域大部分地區陷入動蕩。烏孫又很突然的衰弱,雖然是生產力仍然不足可是各國別無選擇隻能增加軍力。

    “宛國的軍隊日夜操練,顯然是早就在準備戰爭。另外,根據疏勒商人和休循商人提供的一些情報,宛國已經連續三年重稅和掠奪周邊的國家。”李任現在是擔任情報官的角色,一陣分析之後,道:“備戰意圖非常明顯,隻是之前的備戰是為了爭奪西域霸主的頭銜,現在卻是成了帝國占領西域的障礙。”

    上古先秦時期的宛國還沒有分裂成為大宛和宛,其實哪怕是分裂之後的宛國。到了漢帝國開拓西域的時候,隻是大宛就能夠抗住遠征漢軍的壓力,使得貳師將軍李廣利數年征戰難立寸功,最後不得不撤軍回國,回去後還謊報軍情是攻下大宛王都,才得以封侯。實際上貳師將軍李廣利是在大宛王都城下付出極大代價攻了兩年多,死傷慘重也沒有能夠有所突破。

    “宛國的軍隊有出現在黃河源頭一戰,第五騎兵軍團與宛國騎兵交手,得出的結論是宛國的騎兵並不比匈奴人差。甚至是因為宛國騎兵騎跨的戰馬有優勢,從某些方麵來並不好對付。”李任可是在帝**隊服役過的,有些事情能夠從一些同僚那裏獲得一些消息:“帝國俘獲了一些宛國人,也繳獲了一部分來自宛國的戰馬。挑選出最為雄峻的三匹獻給了陛下。陛下看到來自宛國的戰馬,稱那些馬為汗血寶馬。”

    曆朝曆代的汗血寶馬還真的基本是出自大宛,隻要出現一匹就是君王的寶貝,隻是並非每匹汗血寶馬馳騁流汗的時候都有如冒出血漿。因此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稱呼。

    “帝國一定會出兵宛國。”李信倒是有心也去宛國鬧一出“斬其王”的大事,可是心裏非常清楚宛國不是如同樓蘭一般的貨色。他:“報複宛國出兵黃河源頭參戰是次要的,隻是一個借口。真正想要的是掠奪宛國的馬。”

    帝國重視發展騎兵。一直想要尋找到優良的馬種,本土各地出產的戰馬也就隴西和北地的戰馬相對雄峻,隻是與西域出產的馬一比則是差上不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