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這叫什麽事!(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9480更新時間:2020-05-27 07:46:22

    官員對待非體係的人傲慢通常會是一種普遍現象,因為民眾沒有事不會去和官方牽扯上,一旦牽涉上要麽是求著辦事,要麽就是犯了事,有求於人或是心虛的心態下不免是用謙卑的態度。∽↗∽↗,

    體係內的人遇到太多太多態度謙卑的人了,一開始可能還會不習慣有點不好意思什麽的,但是時間久了體係內的人麵對民眾的心翼翼和謙卑就會習以為常。是個人都不能慣著,一慣著肯定是要給慣壞了,當什麽都覺得本來應該就是這樣之後,隻能用“嗬嗬”兩個字才能表示什麽叫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華夏自古以來就是“官本位”的思想,也就是無論怎麽富有或是什麽也不如做官來得痛快和實在,隻要是個官就能夠利用各種便利將家族發展起來,若是混上了高官和爵位那可就不得了了,家族顯赫三代絕不是什麽問題。

    “官本位”的思想從華夏這片大地第一個國家被建立起來的時候已經存在,長久以來做官能夠用人脈或是權力來個什麽一人得道雞犬飛升的事情,並不是一朝一夕才有這種思想。

    唐代詩人王昌齡有過一首詩,曰:“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北宋詩人陸遊亦有一首詩詞,曰:“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山,身老滄洲。”

    甭管是豪情萬丈,昂或是兒女情長。如何的夢斷魂腸和壯誌未酬,許許多多的詩歌裏都有關於封侯的追求。

    華夏是一個詩歌的民族,詩、賦、詞貫穿著整個文明的曆史有著無數關於追求功名利祿的篇幅,其實這也是“官本位”思想的一種體現。

    追求做官不好嗎?官又一概而論的好官或是壞官嗎?凡事沒有真正的絕對,就好像貪官也會辦實事,清官未必能益民。等等之類的事情。

    帝國建國十來年,從一開始呂哲就有設立監察官員的機構,查處的官員不少,問題依然還是一直在發生。不過相對來,因為有督察署的存在,官員受到約束,官場情況總得來還算是不錯。

    現在還不是官和吏有區分的年代,吏亦是官的現狀之下,凡是想要在官場上能有所發展的人。誰也不想相差踏錯斷了自己的前途。但是吧,有些時候凡是發生了一點什麽,必定是與上官的示意脫不開關係。

    張耳想要為中樞分憂……好吧,其實就是真的沒什麽事情好幹,他又不想幹坐著,因此搞出了一係列的事情,行政公文下達的詞組非常嚴肅,但凡是嚴肅的公文到了鄉間。一些原本能夠睜隻眼閉隻眼的事情,到了嚴肅時刻就沒有人敢不當一回事。

    上司抓得緊。下麵辦事的人就會非常看重,畢竟升遷什麽的除了需要有實際的政績,也要上司能看重,是不是?

    去到夥子村莊辦事的吏態度上隻是生硬,他們讓村中的老人聚集村民,一再宣讀提倡栽種果樹的事情。然後又拿出了一些數據,表明了願意配合官府可以得到什麽輔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