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繼續向西(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878更新時間:2020-05-27 07:46:35

    要是按照儒家“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的思想,隻要薛裏安托認可華夏文化,毫無疑問能夠加入到華夏,成為華夏的一份子。

    不過,帝國現在可不是儒家在當權,帝國的民族政策還沒有真正的成型,但是已經有相應基礎,既是完成一定的稅收額度,履行在帝國應盡的義務,達到一定的標準,可以被視為帝國的一份子。

    稅收額度有數字,應盡的義務中稅收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還要參與每年兩次的義務操練,這些都是能夠用記錄來話,最後那個“一定的標準”才是最操蛋的,因為是什麽標準根本沒有明確的明。

    製定接納異族成為帝國一員的政策起因是來自於那邊的匯報,劉邦寫了一封信件送回帝都的執政府,介紹了許多來自中亞的商人熱切期盼能夠加入到帝國,成為帝國的一份子。另外,西域地界上的不少人也在尋求能夠得到帝國的保護,這批人的身份地位和財富明顯比較有份量。

    帝國在未來會占領西域,陳餘認為接納一些西域土著有益於日後對西域的占領,建議劉邦將那些事情當回事,最好是將西域土著的熱切期盼轉回國內。

    中亞商人可是親身到帝國的地界上走了一遭,他們親眼看到了帝國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對於很多異國他鄉的人來,帝國有些地方是充滿了戰爭留下的廢墟,但這個國家增加以一種非常迅速的速度撫平戰爭的傷口,並因為統治階層重視戰後重建而進入到一種十分有利可圖的高速發展期。

    似乎能夠從中獲得利益是中亞商人想要加入進去的其中一個因素,更多的是中亞現在很亂,他們期盼能夠有一個安穩的環境可以保證生命安全。

    中亞商人親身感受過帝國的蠻橫無理,是那種一致對外和官府維護國民的蠻橫無理。隻有遭受過迫害和欺淩,國家無力進行保護,才會明白身為強大國度一員是何等的幸福,並且他們多方打聽之下還知道一點,東方帝國不是一個隻會抗議和譴責的國家。這個國家正在進行的草原戰爭就是出於草原人入侵的報複,而似乎草原入侵的時候那些土地還不屬於帝國?

    是啊,帝國出兵攻打草原,打出的口號就是複仇,為秦地和趙地被殺的同胞報仇,為之前任何一個在草原胡人入侵時受過傷害的華夏苗裔複仇。

    一個願意為國民遭受入侵受到傷害而進行報複的國家,聽上去給人的感覺就有著莫名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事實上不也正是這樣嗎?要不國家在需要的時候講民眾應該付出什麽。或是民眾需要對國家進什麽義務,等待民眾需要到國家的時候。國家突然間就“不見了”,這樣的國家總讓人有那麽點熱愛不起來。

    無論是哪裏的商人,他們總會是一群最為沒有安全感的群體。一直是到上古先秦時代結束之前,應該是儒家沒有徹底抬頭之前,華夏這邊的商人狀況其實還好,雖然也受到各種壓製,但除非是自己作死,不然當權者並不那麽肆無忌憚進行“養豬”;華夏之外的商人,他們的境遇有好有壞。境遇最好的商人掌控著國家,境遇壞的商人卻是先於華夏商人一步被當成肥豬在養。

    中亞戰亂不斷,大商人擁有來自官方的勢力,本身也有著數量龐大的武裝團體,這些商人在戰亂地區並沒有受到傷害,反而是因為在戰亂中有實力還得到了擴充。但並不是所有商人都會是大商人,實力不強的商人別去吞並和進行擴張。不在戰亂中被吞並和家破人亡就不錯了,恰恰也是這一部分的商人有那麽點熱切地想要加入帝國,成為帝國的一員。

    “似乎是因為塞琉古帝國重新恢複對東麵用兵?”陳餘一臉的不確定,他:“之前塞琉古帝國不是攻打那個埃及托勒密王朝嗎?”

    劉邦是滿臉的迷糊,陳餘還能記得住那些名字奇怪的國家,識字不多的劉邦卻很難得能記住那些名字又臭又長的國家名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