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0243章 騎兵戰術(1/4)

作者:軒樟字數:11902更新時間:2020-05-30 23:24:29

    張樂行沒有理會他的侄子張宗禹,他在迅速的思索著廠科的建議!廠科的建議無疑是大膽的,甚至富有一些浪漫主義色彩!這些都必須建立在高度的軍紀和技戰術執行力上麵!張樂行並不認為他的軍隊能夠做到!他不允許分散自己的親兵!在毫州城裏麵是為了逃命而沒有辦法,被迫的接受了廠科的建議,張樂行不敢想象讓侄子脫離了他的指揮,一個人去千裏外單獨作戰會是怎麽樣的一種局麵!

    廠科似乎看穿了張樂行的想法!他微微的一笑,“大帥!也可以倒過來,你帶著大軍往北走!給我和張珍藜留下一千人就可以,我擔保不會將你的軍隊敗光,我也相信你能夠跟安徽北麵的清廷人馬作戰而不受損失!不管成與不成,我們在一個月後,在毫州城外再次碰頭,怎麽樣?”

    張樂行無法置信的看著廠科!“你什麽?你和藜兒帶著一千人往南走?我帶著四千人往北走?你們這一點人馬,能夠幹什麽的啊?”

    廠科自信的一笑,“我來牽製安徽南麵的清廷的主力!你來對付安徽北麵的清廷的主力!隻要在一個月內掃除了毫州外圍的清廷軍隊,至少過冬的食物不用發愁,整個安徽的州府都任由大帥索取!毫州城也將會不攻自破!試問苗沛霖敢一個人帶著您手中煽動的那些叛軍守著一座孤城嗎?這不比呆在這裏讓人合圍要好的多嗎?”

    廠科自從經曆了東北和朝鮮戰爭之後,加上他戰神勳章軍事才能的加成,加上他原先就對曆史的一點點了解,他對騎兵的作戰已經有了一些係統的認識,騎兵的作戰不在武力,而在紀律,尤其是近代軍隊!

    近代的軍隊最本質的特點之一就是絕對嚴明的紀律,這一紀律的效果很快便被應用到了騎兵身上。17世紀中後期的英國內戰,魯伯特親王明令禁止手下的騎兵開槍,讓他們排成整齊密集的隊列,先是慢跑,然後逐漸加速到大步,最後飛馳著衝向敵人,用衝擊力而非用火力去發揮騎兵應有的功效。著名的克倫威爾“鐵騎軍”在訓練和紀律上比魯伯特親王的騎兵更進一步,是新式騎兵的典範。鐵騎軍身披胸甲,手持長劍,有時還帶有一柄戰斧,他們的名稱並非由於是否身披鐵甲,而是由於他們的紀律像鐵一般堅強。鐵騎軍中的騎兵在個人的騎術和武藝方麵並非舊騎士的對手,但他們能在嚴明紀律的約束下整齊劃一的行動,集體衝鋒時時刻保持馬挨著馬,肩並著肩,就像一堵快速移動的“鐵牆”。這堵鐵牆時刻保持著集體力量,避免散陣後各自為戰的混亂廝殺,所以整體戰鬥力要遠遠大於舊騎士的軍隊。在奔跑衝鋒中保持密集隊列,是比個人馬背武藝要高難得多的整體戰術行為,近代軍製下科學係統的大強度訓練是其出現的基石。

    英國新式騎兵的成功經驗立刻被西歐各國所重視,到了18世紀,西歐各國都組建了自己的正規騎兵團,在這些騎兵團的密集隊列中,紀律至高無上,個人騎術不再重要,單個騎手無需手拉韁繩,緊挨在身旁兩邊的隊友馬匹就會帶著他向前行進。這樣每個騎兵都可以釋放出兩隻手來戰鬥,一手持劍,一手持手槍。如牆行進的騎兵隊列並不需要太高的奔馳速度,那樣反而會打亂陣型,影響衝擊力,所以他們使用的是整齊的慢跑衝鋒。俄國的軍事觀察家觀察了奧地利與亞洲的土耳其帝國之間的戰爭,發現雙方騎兵白刃戰時,總是會出現一把土耳其彎刀同時麵對~把奧地利騎兵劍的局麵,土耳其騎兵以優良的武技硬拚奧地利騎兵團結的紀律,結果總是被毫無懸念的擊潰。而奧地利的騎兵即使在衝散了土耳其人之後也依然能夠保持整齊隊列,始終集體作戰。隨後他向沙皇建議到:“奧地利對於土耳其軍隊的最大優勢莫過於他們的胸甲騎兵,這一兵種令所有土耳其人聞風喪膽,我國也應該引入這一兵種的訓練方式”。土耳其是傳統的騎兵強國之一,在18世紀和西歐國家的戰爭中,其傳統騎兵卻成了最大的劣勢,優良的土耳其騎手們竟然總是被不擅騎術的西歐騎兵打敗,表明騎兵的進化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一個紀律比騎術更重要的時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