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六章 一發全局(1/2)

作者:閃爍字數:5034更新時間:2020-06-19 16:53:54

    海盜灣基地挨著司理星,而且由一根長達數千千米的纜繩固定在司理星上,跟隨司理星公轉,並且由此產生了巨大的離心力。有意思的是,通過調整纜繩的長度,能調整旋轉產生的離心加速度。

    在通常情況下,纜繩長度為五千五百千米,產生的離心加速度大約0.4G,跟火星表麵重力加速度差不多。

    在靠近基地的時候,“火蟻”號做了最後一次調整。

    輕微震動幾下,表示已經被基地的磁力鎖抓住。隨後產生的重力,同樣表明戰艦已經順利跟基地對接。

    僅0.4G的離心加速度,讓人覺得很舒服,特別是對那些已經在太空中生活了很長時間的人來說。

    這就是把空間基地建在小行星附近的關鍵原因。

    同樣如此,小行星帶裏像司理星這種,尺寸不算小,質量足夠大,自轉速度足夠快的小行星是建造空間基地的理想選擇,而且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幾次大規模戰爭中都是重點爭奪對象。

    反過來看,其實也很好理解。

    什麽意思?

    因為像司理星這樣的小行星實在太過重要,有著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所以在和平時期都得派兵駐守。

    當然,重要的不止是司理星,是整個小行星帶。

    在地理概念上,小行星帶是“外行星區域”與“內行星區域”的界線,準確的說是外行星區域的內層邊界。

    以發展的陽光來看,外行星區域是人類文明的未來。

    為啥?

    內行星區域中,值得開發的,而且能夠開發的天體,其實就隻有三個,也就是地球、月球與火星。

    金星?

    雖然金星的大小跟地球相當,但是環境太糟糕,根本沒辦法進行改造,而且自傳速度太慢了。

    其實,在飛向火星之後,進行宇航探索的先驅就考慮過開發金星。

    可惜的是,在進行模擬演算之後,就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開發金星所需要的資源,足夠把十個火星這樣的天體改造成人類家園,而且改造金星需要太多極為超前的技術。

    在外行星區域,就不一樣了。

    要說的話,外行星區域缺的隻是陽光,而在掌握了可控聚變技術之後,人造陽光已經不再是難事。

    其實,在幾乎所有的天體空間站裏麵都有人造光源。

    當然,另外一組數據能更直觀的說明問題。

    以小行星帶主帶的內側邊界為準,內行星區域的平均軌道半徑大概是三億千米,而外行星區域的外側邊界就算以海王星為準,平均軌道半徑也高達四十五億千米,外內行星區域的軌道半徑是內行星區域的十五倍。太陽係裏的所有氣態巨行星都在外行星區域,木星與土星各擁有數十顆衛星。在除掉太陽之後,外行星區域的天體擁有的質量,占到太陽係天體總質量的99%。

    可見,不管以哪種標準衡量,人類文明要繼續發展,都得進軍外行星區域。

    對火星進行殖民開發的同時,宇航先驅就飛往了外行星區域,在小行星帶建造了首座空間站,也就是在數十年前引發了火星聯邦與地球聯盟全麵戰爭的,差點毀掉整個人類文明的穀神星空間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