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七章 唯有深紅淺白已(2/3)

作者:宋申申字數:9982更新時間:2018-12-16 10:11:49

    “小弟既然拜了公子做師父,就要時時刻刻侍奉在他身邊,哪有理由不跟著的?”澹台小喜想必也看出了澹台成蹊的小心思,故意捂著嘴笑道。

    澹台成蹊抬頭瞪了小喜一眼連忙解釋道:“成蹊身體還未痊愈,自是怕拖累師父和大哥,將來若是有一天成蹊的身體好了,一定會侍奉師父於跟前。”

    這話說的深明大義,若是少公子強求,自是作為師父的不仁了。

    “你先暫且現將身體養好,我們來日方長 。”少公子扶起成蹊,此去燕地有澹台不言跟著就行了,沒必要再搭上一個澹台成蹊。

    澹台大伯聽聞此話,身形微頓,他是感激君家,感激少公子的。少公子沒有計較成蹊對他的算計,更不計前嫌地護著澹台一家,這樣的情深意重,使澹台大伯感激涕零,他緩緩地朝少公子彎腰一拜。

    少公子坦然地受了澹台大伯的這一拜,心裏卻更加在意起澹台家的安危與否。

    此夜過去之後沒多久,燕君便帶著少公子和澹台不言兩個人啟程往燕國的都城南燕去了。

    燕國位於九州南部,處在鄭國西北之上,多山多河,無四季之分,隻有夏冬兩季,夏日炎熱多雨,冬日濕潤微涼。燕國的耕種十分廣泛,盛產稻米,黍,麻等。九州上最有名的雲霧茶也是出自燕國。而今是年關時節,正是氣候最宜人之時,一路仍舊繁花如常。南米離南燕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地趕路約有五日路程,可燕君帶著他們一行人緩緩地行進,硬是拖了將近半月才走到南燕。少公子不知燕君的心裏的想法,也懶得揣摩,索性跟著澹台不言一路閑聊,就當做是遊山玩水,倒也愜意。隻是那位燕國的儲君連慕君似乎總是想搭話,少公子起先不在乎,他與連慕君兩個人本就是表親,連慕君願意與他親近,他也自然地去回應。伸手不打笑臉人這個道理,少公子還是明白的。倒是澹台不言,在麵對連慕君的時候,完全守著君臣之禮,不漏半分不妥之處,絲毫沒有平起平坐的友人之意。兩人一來一去咬文嚼字地搭著話,聽得少公子都累。澹台不言的滴水不漏,惹得連慕君十分不爽,卻又找不到借口去責怪,索性不再跟著他們。

    相距南燕王城已經不遠的時候,燕君撇開少公子、澹台不言和連慕君這一行人,先行回到了南燕王宮。少公子聽聞是恰逢年初的春耕季節,燕君要與南燕的群臣同去田野裏祭祀春耕神。這是南燕的習俗,每年年初時舉行的隆重祭祀之禮,目的是為祈求春耕神保佑百姓此年風調雨順,大地豐收。

    少公子看著在燕君麵前繃了一路的澹台不言,莫名地有些心疼。往昔神采飛揚的少年,卻因懼怕開罪燕君,而處處壓抑著自己,步步維艱地讓自己滴水不漏。如今燕君一走,少公子不知為何,暗自替澹台不言鬆了口氣。與他商量著去南燕城裏瞧一瞧燕國的風土人情,卻被迎麵走來的連慕君打斷,並告知他們燕君有另外的安排,需他們與連慕君一同前去。少公子輕瞥了澹台不言一眼,而後不做聲響地駕馬上前跟在連慕君身後。

    三人騎著馬,帶著一隊人,來到了南燕郊外不遠處的一座農莊門前。農莊的大門呈現灰黑色,門上有兩隻雕刻著魚頭的銅環,魚嘴的附近已經有苔綠色的痕跡,灰黑色的大門之上,掛著一個手寫的黒木牌匾,“莊府”兩個大字,就在上麵。

    少公子歪著頭想,燕國的莊府,不就是那位莊荀的家嗎?這位莊荀先生與曾是奉麟君的韓子同在兵家鬼柏先生門下為弟子。其祖上原本是燕國典客,可到了莊荀這裏,家道中變,日漸衰落,很他小的時候,就被送到魯國去,師承兵家的鬼柏,可又天性灑脫與散漫,與兵家之學又格格不入,後來自開莊家學說,先前被人嘲笑,年過不惑之後才逐漸受人追捧。周地的紾尚閣,晉地的玄堰樓,楚地的雲夢城,都有其弟子在傳播其思想,談論起學說。少公子之所以對莊荀這般了解,還是要歸論白老頭。韓子在齊國遇難之時,莊荀並沒有如約去半路接應韓子,韓子妻子為救其女,死在亂刃之下,好在當時白老頭路過,這才將韓子與其女韓小妹救了下來。後來莊荀趕到的時候,韓子才知,那些齊國的宗親早就知道兩人的關係,故意派人拖住了莊荀,就是為了至韓子於死地。莊荀因此內疚,對白老頭更是千恩萬謝,可九死一生的韓子卻看淡紅塵,決定再不入仕。白老頭救了韓子,與他成了莫逆之交,也自然而然地與莊荀相識。齊國之後的韓子不再熱衷於仕途,便與莊荀和白老頭相約在每年年初,於燕國南燕莊荀的農莊上見麵,共享垂釣之樂。初春正是燕地魚兒肥美的時節,三人又皆好釣魚種草之事,誌趣相投自然能湊在一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