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章 二入深宮(1/5)

作者:雷薇字數:21828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36

    感業寺

    唐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廿六日(649年),李世民病逝於翠微宮。在臣民們的哭泣中,李世民走完了他風光的一生。

    在古代,除去少數昏君、庸君,多數君王都會關心自己死後,繼承江山的人能不能治理好國家,他們害怕主幼國疑,害怕重臣弄權,害怕外戚幹政,害怕牝雞司晨……有頭腦的帝王也想出了各種各樣的預防方法:漢朝漢武帝立太子先殺太子的生母鉤戈夫人,釜底抽薪,防止大權旁落;三國時期的劉備見兒子資質差,幹脆將國家托付給對他最忠心的諸葛亮;明朝朱元璋在兒子繼位前先把功臣們殺個幹淨,為兒子掃清敵人。李世民為兒子、為大唐想到了方方麵麵,他認為自己做得萬無一失:文臣方麵,他選擇了兩位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前者是李治得舅舅,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也是唐朝數一數二的人物,有他在,李治的皇帝帝位就不會動搖。李世民在病榻前,指著太子和太子妃王氏對他們說:“我這一對佳兒佳婦,就交給你們了。”

    武將方麵,他看中李勣,對李勣說:“當年你對李密尚且忠心耿耿,我相信你決不會辜負我。”把兒子、也把大唐的安全托付給這位老將。為了讓他更能效忠李治,李世民還耍了個心眼兒,特意把李勣降職,對兒子說:“我現在把這個人降職,你繼位後,要馬上將他召回朝廷,給予高官,他才會對你效忠。”

    具體事務方麵,李世民將貞觀之治的領導班子完整地留給了李治,還要加上他在位數年積累的糧食,財富和對外的國威,李治隻需要沿用從前的班子和路子,就能一帆風順。

    後宮方麵,李世民看到兒媳婦王氏端莊賢淑,一派大家閨秀風範,舉止更是透出國母之像,就算李治今後有了寵愛的嬪妃,料想也出不了大問題……

    李世民去世的時候,帶著對個人的自豪,對太子殷殷的期望,死得安詳,走得放心。他為兒子殫精竭慮地安排,但即使聰慧幹練如李世民,也不能插手自己身後之事,曆史不會按照他的願望進行,他所做的一切,短短幾年就因一個女人而天翻地覆。

    李世民去世前從未想過他的才人武媚娘入宮十二年,如今終於走出宮門,和所有沒能生育的嬪妃一道,被馬車分送到長安城的寺院,削發為尼,迎接她的是青燈古佛,是簡陋的房屋,極度傷心的李治無從顧及一個女人,她的人生,似乎已經塵埃落定。

    登基後,李治無暇顧及武媚娘。但這不是因為喜新厭舊,而是麵對父親留下的江山,他不知該如何打理。直到坐上皇位的那一天,李治仍然不太相信自己真的繼承李唐大統,從此君臨天下。而朝臣們早有準備,也不需要他做出英明決定,他們都認為,自己比李治更英明。李世民的本意是希望大臣們悉心輔佐新皇,但在新皇眼中,大臣們似乎不把他放在眼裏。李治也想提拔自己的親信,但提拔幅度有限,朝廷大臣仍舊牢牢地掌握在以舅舅長孫無忌為首的老大臣手中,不過,李治性子軟脾氣好,他還要倚仗舅舅,這些事他都能忍。

    做皇帝畢竟不是做太子,每日上朝,左一個大臣報告某某地有地震,右一個大臣報告某某地有外患,這些切實的重壓都壓在了李治肩膀上。恰好李淵當年起兵的晉州也發生了地震,更讓流言四起,認為李治這位皇子登基大不吉利,不然龍興之地怎麽會發生地震?

    父親曾經的教育,讓李治有了初步的事業心,明白一個仁明的皇帝對國家的重要性,他也立誌要效仿父親,做個萬民稱頌的賢君。他沒有父親東征西討積累的名聲,也沒有父親舉重若輕的英雄氣概,他像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孩,跌跌撞撞地摸索著,下詔賑災,下詔修律,下詔節儉,但也隻是在父親的陰影之下亦步亦趨,久而久之,心中難免失落。他並不是遇到挫折能鼓起勇氣的堅毅之人,而他的身邊,也沒有一位能安慰他的女性。

    李治身邊的嬪妃不少。他的皇後王氏與他感情平平,而且性子含蓄,隻知賢良淑德,不是李治喜歡的類型;還有一位妃子蕭氏,同樣出身名門,容貌既美,性子張揚,很合李治胃口,也是他最寵的妃子,很快被封為正一品淑妃。可這位肖淑妃雖然活潑美麗,卻少了能幫李治排憂解難的政治頭腦,李治在他身上同樣找不到真正的安慰。

    李世民喜歡有頭腦的女人,他有足夠的主意齊家治國平天下,根本不需要女人多插嘴,卻可以用這個頭腦幫他留意細枝末節,在他大意麻痹時提醒一聲,在他得意忘形時督促一下;而李治和李世民正好相反,他性子軟,年紀輕,習慣了聽父親的,聽舅舅的,還沒學會自己拿主意,他需要一個有智慧的女人,幫他出主意,幫他擔責任,每當這個時候,他就會想起武媚娘,希望她就在身邊,像當年與他談煩心事一樣,和他一起談談國事,想想辦法。這種依戀加深了他對舊情人的思念。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思念,一年後的五月廿六日,也就是太宗李世民的忌日,李治選擇了在感業寺為父親進香。這個決定讓大臣們不解,因為感業寺是長安城一個不起眼的小寺廟,而之前皇帝要進香,都會選擇那些既有高僧、又有門麵的大佛寺。不過,誰也沒把這個決定放在心上,李治也順利地見到了心上人,隻見她一身緇衣,容顏憔悴,梨花帶雨,他的眼淚也忍不住流了下來。

    感業寺的生活無疑是武則天生命中最低穀的一段時期,她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李治對她的感情,她不知道這份感情是否牢不可破,是否經得起考驗。她不是天真的女子,清楚地知道就算李治有心與她再續前緣,大臣們也不會同意新皇將先帝的才人收入後宮。但是,年輕男女的愛情,越是分離越是熱烈,武則天仍然有爭取的機會。她給李治寫了一首情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