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章 母儀天下(2/5)

作者:雷薇字數:29184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39

    在家事上,她麵麵俱到,讓李治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就連朝堂之事,也經常給李治意見,讓李治有了最可靠的臂膀。他保持著與她商量國事的習慣,喜歡聽她的判斷,她總能想到他忽略的地方。對武則天這個妻子,從任何方麵,他都挑不出毛病,似乎這是一樁最美滿的姻緣。

    文武大臣們對武則天的看法也在逐步改觀,他們原本以為武則天隻是一個靠美色勾引皇帝,靠心機取得後位的狡詐女人,如今見武則天國事家事天下事,處理得頭頭是道,且不許外戚幹政,比前任王皇後更為妥帖、威儀、有公信力和親和力,不禁也承認她的頭腦和才能,對她多了幾分敬重。

    但很多人也對這個女人更加畏懼,因為她太善於做表麵功夫,而且他們看得出,皇帝在很多事情上都聽從這個女人的意見。天子正值壯年,卻事事都要找皇後商量,這不是一個好現象。他們憂心忡忡,卻引不起李治的重視。在李治看來,武則天比他懂得多,做得好,他為有這樣的妻子而自豪。

    有一件事可以看出武則天在改善形象上所下的功夫。太子李忠被廢,和母親劉氏一起離開東宮,按照人情道理,他曾經的屬官們應該來送上一送。大唐的太子都有自己的屬官,為的是多多了解國事,增加經驗,增長知識。此時李忠被廢,屬官們知道這位皇子凶多吉少,又知道皇後的厲害,誰也不敢來和曾服侍過的太子話別。這時,有個叫李安仁的正直官員在前太子臨行前求見,與李忠含淚道別,官員們都認為李安仁即將大禍臨頭,李安仁不愧不畏。武則天知道這件事後,卻極力誇讚李安仁的忠心,還勸李治一定要提拔這樣正直的官員。這件事讓群臣看到了皇後寬容的一麵,甚至有人覺得這種做法,有當年太宗皇帝的影子。

    武則天不是天生就懂政治,她和李治一樣,都是李世民的學生。李治資質平庸,她則身份尷尬,但她更知道該如何學習,學習哪些地方。她很欣賞李世民為君的風度:當年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抓了魏征,知道他曾勸李建成殺掉自己,就指責魏征說:“你為什麽破壞我們兄弟的關係?”魏征一聲冷笑,說:“太子如果早聽我的話,會有今天嗎?”李世民當即讚賞魏征的忠誠,給予高官厚祿。在李世民麾下,有不止一個人曾是對手的部下,後來都為他所用。

    這種為君的心胸與膽識是李治和武則天所向往的,李治不難做到,他總是喜歡原諒別人,大臣們隻要不做得太過火,隻要表達一下自己的忠心,他就會體諒對方的弱點。不過,這和政治家的寬容有天壤之別,隻會被臣下指責為軟弱。而武則天,她是一個愛記仇的人,她最難得的地方在於能夠適當地遏製自己的天性,為大局著想,懂得孰輕孰重,在很多時候,她可以藏住不滿,麵帶微笑地寬恕別人的“錯誤”。即使這笑容背後有殺機、有怨恨,卻也隻是證明了她已經是一個合格的政客。

    在提高自己地位,增加自己資本的同時,武則天也沒有忘記逐步鏟除禍患。她的主要監視對象有兩個,一個是被廢的太子李忠,一個是蕭淑妃的孩子李素節。李忠被廢後,整日擔心自己會被殺掉,被害妄想嚴重,有時候甚至扮成女人,逃避莫須有的殺手。他的精神這麽緊張不是沒有原因,這位前太子一舉一動都被監視,稍有不慎就會被身邊的宮女上報,說前太子有異心。武則天不著急殺掉這兩個人,她有能力確保他們隻能活在戰戰兢兢中,絲毫不能威脅到自己的兒子。

    武則天渴望更大的風光,她還有一樁心事,就是回到自己的家鄉,讓父老鄉親看看當年備受欺淩的武家小姐,如今有怎樣的尊貴。於是就在陪同李治遊東都洛陽時,提出回並州看看的要求。可以想見,李治這樣柔情的人,最能體諒憐惜妻子的這段經曆,毫不猶豫地就答應陪武則天返回故鄉。何況,武則天的故鄉並州,是當年李淵起兵打天下的地方,李治也願意在那裏回憶祖上的光榮。

    從東都洛陽到並州,一路言笑晏晏,李治和武則天都有說不盡的興奮。特別是武則天,回憶起那一段黯淡無光的歲月,怎麽不感慨萬千?在並州,她大擺筵席,款待父老鄉親們。古有漢高祖劉邦還鄉唱《大風歌》,今日武則天也同樣躊躇滿誌,接受著鄉鄰們的豔羨和讚美。此外,武則天還不忘記造福家鄉婦女,並州但凡八十歲以上的女性,都給予五品頭銜。

    端莊、高貴、大方、得體的國母形象,為武則天贏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聲譽,如果她一直持續著做這樣一位國母,對大唐、對李治、對群臣、對天下百姓而言,都是一件美事,史官也會不吝筆墨,稱讚一二。可惜,武則天並不想當男人背後的女人,她有一種難以控製的征服欲和占有欲,讓她總是想得到更多的東西,而這種特質,恰恰是帝王所必需的。

    皇與權

    唐高宗李治統治時期,政治的一大特點是皇權的加強。

    修改《氏族誌》為《姓氏錄》隻是一個起步,皇族地位大大提高,壓製著其他士族,傳統的名流格局受到一次又一次的衝擊。李治和武則天都想把自己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容許任何人淩駕自己,他們說服天下也說服自己相信,自己的權力是不容置疑、不會更改的,這恰恰也是李治最重視的——李治好不容易抓到了政權,最害怕的莫過於政權旁落。

    李治對宰相心懷警惕。長孫無忌、褚遂良、來濟、韓璦這些人都是宰相,他們可以監督皇權,可以執掌行政,全國的事務都在他們的號令之下。如果宰相集團聯合起來反對皇帝,皇帝也會縛手縛腳。當年李世民一心想要建立明君的美名,而且為人有雅量,不但希望宰相們德行兼備,對納諫的大臣也常常給以嘉獎。到了李治一朝,情況卻不是如此,即使李治想當明君,也不希望自己的權力被幹涉,而武則天又最怕被人說三道四,於是二人都希望能架空宰相集團。

    方法有兩個,一是宰相由自己人擔任,保證他們不會出逆耳之言,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思執行。許敬宗和李義府無疑是個好人選。此外,沒有與他們為敵過的官員杜正倫、盧承慶、許圉師、任雅相等人也擔任過宰相。但是,杜正倫沒多久就與李義府有爭執,被撤職;盧承慶後來被調職到地方;任雅相死在戰場;許圉師也因事被李義府逼迫離職。宰相的數目一直在減少,最後隻有許敬宗、李義府和文士出身的上官儀仍舊擔任這項工作。少了能言善辯、倚老賣老的宰相在朝堂上指指點點,李治頓時覺得清靜不少,武則天也暗自得意。

    李治對外戚嚴加防範。他知道長孫無忌能有那麽大的資本,就是因為父親的信任和支持。李世民在世之時,經常有人提醒李世民小心外戚,也就是長孫無忌,李世民把這些書信全都交給長孫無忌過目,以示信任。甚至長孫皇後臨終時不斷囑托,也沒能讓李世民削一削長孫無忌的地位,最後終於造成李治的煩惱和長孫無忌本人的悲劇。外戚不得不防,不論是長孫無忌還是王皇後的舅舅柳奭,都是前車之鑒。好在,皇後本人並不提拔外戚(也沒什麽可以提拔的人選),這點倒是讓李治大大地放了心。

    唯一的漏洞就是他身邊的皇後,他一直依賴這位賢內助,並沒有真正想過武則天會篡了他的位置。隻是國無二君,兩個人一起共事,難免分出主次,武則天又處於強勢位置,李治在初期自然會覺得事事省力,日子一久卻難免覺得憋屈。他發現自己的妻子越來越喜歡在朝堂上安插人手,且不允許自己撼動她的心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