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章 母儀天下(4/5)

作者:雷薇字數:29184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39

    情感危機

    李治生病,國家的重擔落到了武則天肩上,她冷靜而理性的處世態度,不缺乏大局意識的頭腦,開闊的政治視野,果敢的決策能力,讓朝臣們有些驚訝。很快,他們就習慣了這位女性的政治風格,但他們仍然希望皇帝的身體盡快好轉,不要由一個女人坐在朝堂上。

    垂簾理政為武則天帶來了更大的政治機會,她也深切地意識到了“自己人”的重要。盡管她在朝堂之上有不少親信,為了拉攏他們也做了很多事,但又怎麽能保證這些人能夠忠心到底?究竟什麽樣的人才能真心實意地擁護她?也許隻有武家的親戚們。

    武則天對“親戚”的渴望,產生在發落了武氏兄弟之後。聽到武氏兄弟的死訊,武則天總算出了一口氣,但氣消之後,又覺得有些悵然。武則天遺憾自己沒有親兄弟,隻有姐妹。兄弟能在朝堂任職,能身居要津,能隨時把握朝廷動向;姐妹的用處就顯得微不足道。而且,此時她也不宜啟用外戚,招人耳目。那麽也隻好利用姐妹們的丈夫,以及姐妹們的孩子。

    可是這個時候,姐姐已經守寡,拉扯著一兒一女,妹妹也已夭折。武則天對母親和姐姐都不錯,母親養尊處優,姐姐也被封為韓國夫人。姐姐的兒子賀蘭敏之和女兒賀蘭氏,也成為世家子弟小姐,盡享榮華富貴。武則天萬萬沒想到,她一片好心照顧姐姐和姐姐的孩子,卻引起一場後院大火,燒得她胸悶氣促。

    事情的起因是韓國夫人經常帶著兒子和女兒出入後宮,與武則天團聚。武則天也是一個需要親情的女人,鉤心鬥角之餘,在母親、姐姐那裏享受關懷,對她來說是一種難得的休息。沒想到丈夫李治竟然看上了自己的姐姐韓國夫人,二人勾搭到一起,流言傳遍朝野。武則天難堪、憤怒、卻無計可施。另有野史記載,二皇子李賢誕生不久,便有傳言說這其實是李治與韓國夫人的兒子,武則天礙於皇家體麵,才承認是自己所生。

    韓國夫人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是名副其實的半老徐娘,就算風韻猶存,比起後宮的如花佳麗,也有雲泥之別。究其原因,是因為在武則天的管製下,李治想要偷腥,難上加難。皇帝本來就有三宮六院,為了傳承著想,後宮妃子不宜太少。但李治雖然有妃子,卻見不到也摸不到。武則天嚴格地管理著他的生活。

    對於李治來說,這件事令他十分痛苦,他也希望能像父親李世民一樣,有很多寵妃,能文的能說的,會唱的會跳的,貞靜的嫵媚的,享受齊人之福。而他卻被武則天管轄著,不能做“越軌”之事。自從有了武則天,李治的所有皇子皇女都由武則天誕下,可見她管丈夫管得多麽厲害。所以,李治看上韓國夫人,大概因為韓國夫人是武則天放心的女人,能夠與李治接觸,也是李治唯一能接觸到的美麗女性。

    武則天不會原諒這種背叛,即使對方是自己的姐姐。沒多久,韓國夫人就因飲食不慎去世,宮裏的人偷偷傳言有人在韓國夫人的飲食裏下了毒,李治也懷疑是武則天做了手腳,但武則天大發哀慟,流著眼淚曆數姐姐這一生的不幸,誰也拿不到她的把柄。這件事隻能不了了之,李治心裏不痛快也不便發作。

    李治過著味同嚼蠟的生活,他能接觸到的女人不過是一些宮女和滿嘴三從四德、仁義禮信的女官。幸好這一時期國家不是傳來邊境的捷報,就是地方匯報豐收,武則天興致勃勃地參與朝政,李治也覺得找到了心理的平衡點。比起國家大事,後宮的小事隻能暫時憋在心裏。

    但一個皇上對委屈能忍多久?而且,李治越來越覺得武則天太過獨斷,一個女人怎麽能對自己的丈夫大呼小叫?怎麽能總是壓著自己的丈夫?他也察覺到武則天心機深,當初那個嫵媚溫柔的媚娘,如今漸漸變了一個人。

    在這種猜疑和苦悶中,李治對武則天有了很深的成見。偏偏武則天沒有察覺到丈夫的心思,依舊忙碌著,管製著,閑暇時還要搞搞迷信活動。武則天對鬼神之說深信不疑,也經常與和尚道士有來往,希望他們能幫助自己祈福,求上天對自己降下更多恩寵,使自己避免災禍。接觸多了,自然惹人口舌,落人口實,唐麟德元年(664),這件事險些讓武則天失掉皇後的位置。

    這件事的起因是一座新建的宮殿。武則天以李治需要更加舒適的宮殿養身體為由,興建了一座富麗堂皇的蓬萊宮。為此,京都附近調集了十萬民工,文武百官捐獻了自己一個月的俸祿,工人們加班加點,很快建成了這座華麗的宮殿。新宮落成後,武則天很高興,看著新的建築、新的家具、新的花園,想要立刻從舊宮搬進去。可是,第一批進到新宮的宮女太監卻魂不附體地回來匯報說:“新宮鬧鬼。”

    在古代,尚無人居住的新住宅與久久無人打理的老住宅都容易傳出鬧鬼的傳聞。試想,大宅空空,庭院空空,樹木野草間刮著風,簌簌作響,月亮下樹影斑駁,花影重重,再有些鳥獸竄過,發出異響,難免讓走在園子裏的人心生錯覺。何況,在長安的皇宮中,常年流傳著王皇後和蕭淑妃死後怨恨武則天,化為厲鬼盤旋的流言,怎能不讓人害怕?

    武則天膽子大,但卻也相信鬼神之說,傳聞她總是想遷往洛陽,就是因為害怕王、蕭二人前來索命。聽到新宮鬧鬼,她大上心事,找來一個叫郭行真的道士每夜念符燒紙,弄得宮中人心惶惶。而且,有傳聞說作法期間隻有武則天和郭行真兩個人在屋子中,誰也不知道他們做了什麽。沒幾天,流言有了新版本,有人說武則天正在搞厭勝術,詛咒李治。

    不論如何,這種情況太過可疑,一個叫王伏勝的太監將這件事告訴了李治。

    廢後

    王伏勝的話,讓李治大動肝火。

    一個皇後在宮裏大搞厭勝術,她難道忘記當初王皇後就是因為厭勝術而失去地位嗎?何況一個皇後和一個男人單獨相處,難道她不怕別人說三道四?李治越想越氣,又想到這個女人平日總是管著自己,不禁想假如他能像對待王皇後一樣對待武則天,廢了她的後位,從今以後,不就再也沒人管束自己?

    他動了這個心思,就找來自己信任的宰相上官儀來商量。上官儀是新被提拔的宰相,武則天很少注意他,因為他隻是一個文人,沒有什麽威脅。武則天隻喜歡看看他寫的詩,品品他的書法。李唐家的傳統,皇族子孫全都苦練書法,李世民本人以“飛白”著稱,他的兒子李泰更臨得一手好貼,李治從小就練書法,武則天當年為了討李世民喜歡,也苦練毛筆字。上官儀一筆好字,一筆好詩,很受帝後二人賞識,而武則天認為文人起不了多少作用,也不把他與李治的要好放在心上。

    上官儀是個很有想法的人。他首先是個很有想法的詩人,當時流行的詩歌都受南朝詩歌的影響,南朝詩歌柔靡動人,但缺少風骨,連已過君主吟出的句子也是諸如“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一類又綺麗又頹廢的句子。隋文帝楊堅為人剛肅,但寫起詩來依然是“紅顏詎幾,玉貌須臾。一朝花落,白發難除。明年後歲,誰有誰無”擺脫不了的宮體詩味道。

    上官儀改造了這種詩體,在一片風花雪月中,營造出了一種自然和諧的韻味,顯得格外清新,他寫的“脈脈廣川流,驅馬曆長洲。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是唐詩中的名篇。這種有新意的宮體詩被當時人稱為“上官體”,很快風行於世,讓那些受夠了旖旎文風的文人找到了一個通氣口。慢慢的,宮體詩開始衰落,唐詩靠著初唐四傑、靠著陳子昂,逐步具備了開闊氣象,上官儀就是其中的橋梁。可以說,上官儀為官貢獻有限,對唐詩的貢獻卻有目共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