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章 帝後的輝煌(1/5)

作者:雷薇字數:22992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41

    封禪大典

    唐麟德二年(665)十一月,李治和武則天從洛陽出發,前往泰山封禪。

    封禪是古代帝王政治生涯中的大事,在遙遠的夏商周時代,就有關於封禪的記載。“封”是指皇帝在泰山頂上設壇祭天,“禪”是指在泰山下的社首山祭地。哪位皇帝覺得自己把國家治理得好,國運昌隆,千載難遇,就可以選擇去泰山封禪。對帝王來說,封禪泰山是莫大的榮耀,隻有極少數的帝王才有這種自信。

    在李治和武則天之前,去泰山封禪的帝王隻有三個,分別是:一統六國,一統文字,一統貨幣,威名赫赫的千古始皇嬴政;英才天縱,締造盛世,驅逐匈奴,光炳千秋的漢武帝劉徹;誅鋤暴亂,中興漢室,尚節崇廉,明於治道的漢光武帝劉秀。這三個人在曆代帝王之中,功過不提,都是人中之人,龍中之龍,文成武德非同小可。

    離李治較近的時代,並不是沒有有資格封禪泰山的人。隋文帝楊堅結束長達三百年的地方割據一統天下,確立三省六部製延續千年,締造開皇盛世,使原本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國家戶口激增,人民安居樂業,官吏清明,是古今中外評價頗高的皇帝之一。這樣一位帝王,大臣們請他封禪,他覺得自己治理國家治理得還不夠好,拒絕這個提議,後來也隻是到泰山腳下遙遙一拜,可知其人的務實與謙遜。

    還有李治的父親李世民,貞觀之治的功績對大唐而言,怎麽誇耀都不為過,而且李世民南征北戰,平四夷服四海,被各個少數民族敬畏地稱為“天可汗”,也有不少大臣上書請他封禪。而他不是覺得國家財力不夠,就是忙於戰事,始終錯過封禪的機會。這對他來說是個不大不小的遺憾。但是,即使沒有封禪,曆史又怎麽會忘記李世民這個皇帝?

    比起這些人物,李治無論從能力還是資曆上,都無法相提並論。但他被武則天吹著枕邊風,被群臣上書,再加上在他的治理之下,的確出現了風調雨順,人民和樂,國力大增,國威大放的事實,像他這樣一直渴望名譽的人,不免飄飄然起來,根本不知該如何掂量自己。妄自尊大的結果,就是他接受了皇後和群臣的提議。

    這結果令武則天喜笑顏開。武則天最喜歡排場,在萬眾矚目的舞台上,表現出自己的雍容華貴,接受全天下人的膜拜。在她初當皇後的時候,很重視的一項公益活動,就是皇後的親蠶禮。這是曆代王朝的一項重要傳統。中國是農業大國,農耕和桑蠶是萬民賴以生存的基礎,生為天子,要為天下人祈求天地,每年三月,天子要親自在南郊耕種,皇後要在北郊親自采桑喂蠶,男耕女織,為天下人做出表率。

    不是所有皇後都重視這個儀式,武則天之前的王皇後就沒有這個心思。武則天卻恨不得有更多的表現機會,每年三月,她都會穿上最莊重華麗的朝服,帶著皇親國戚的女眷,有誥命的夫人,長長的彩車隊伍,在鑼鼓喧天中迤迤邐邐地來到北郊,再在柔和的樂曲中,親自采桑喂蠶,顯示一國之母的溫和與責任感。

    轉眼過了幾年,小小的親蠶禮已經不能滿足武則天的胃口,她希望有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於是,她向往在泰山之上敬天告地。說服李治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關鍵。封禪自古就是男人們的事,皇後隻是陪同者,沒有資格主持獻祭。自古以來,封禪時都是由帝王獻上祭品,稱為“初獻”,再由公卿獻上祭品,稱為“亞獻”,整個過程都是男子們在活動,沒有女人的事。

    武則天一向是傳統規矩的破壞者,她鄭重其事地上書李治,提出皇後應該參加封禪,還應該主持亞獻。理由如下:天為陽地為陰,封禪為祭天祭地,怎麽能把代表“陰”的女性排除在外?所以,皇後以及內外命婦理應參加這盛大的儀式,顯示陰陽調和,五穀豐登。

    李治對這個提議大加讚賞,認為武則天說得非常有道理,這個時候,誰又敢反駁主事的武則天?於是,武則天將要帶著嬪妃、公主、郡主、所有三品以上官員們的妻子和母親,一起參加封禪,並親自主持亞獻。武則天又一次不動聲色地拉攏了人心,擴大了自己的同盟,至少,皇宮內外的貴族婦女們聽到這個消息,欣喜若狂,千古之下,哪朝哪代的婦女有這樣的榮譽?那一刻她們打心底裏感激武則天,忽視了家裏連連搖頭的丈夫們。

    於是,許敬宗帶領群臣開始準備封禪大典,當時皇帝皇後文武百官都在東都,比起長安,自然少了很多舟車勞頓。但封禪大典非比尋常,一切用度都要高級,要辦得風光體麵,依武則天的意思,當然要奢華地走上一路,讓沿途百姓領略帝後的風采,分享大唐的光榮。於是,預算一而再再而三地增加,幸好此時國泰民豐,國庫充足,浪費也算不上犯罪。

    這一路極盡風光,彩旗彩幛連綿數裏,高頭駿馬與勇武的騎兵開路,威風凜凜身著明光甲的步兵護衛,樂師們吹奏著熱鬧的樂曲,大臣們滿麵春光,女眷們盈盈笑語,跟隨的還有黃發高鼻的外國使者,感歎著大唐的大好河山與國威赫赫,夾道的農人歡呼雀躍。到了晚上,住宿的帳篷搭起來,燈火通明,歡宴不斷。這一路像是沒有盡頭,讓武則天陶陶然,心潮起伏。其間,李治和武則天不忘接見沿途的老農,這一對親切的帝後給百姓留下了極其深刻美好的印象。一路走走停停,一個多月後,長長的隊伍才抵達泰山。

    唐乾封元年(666)正月初一,高宗李治登上泰山之南;初二,在泰山之上行封禮;初三,43歲的武則天的人生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她穿著華衣錦服,帶領命婦們主持亞獻,而那些高貴的公卿隻能在一旁看著。這種情況亙古未有,婦人們麵上生光,官員們麵麵相覷,不敢多言。

    普天同慶的日子,武則天不會讓這些官員們不開心,她又對李治提出建議,把文武百官的官階都加了一級,俸祿自然也跟著增加不少。這一下,成了官員們笑逐顏開,和他們還在回味封禪盛典的老婆、老媽們一起開家宴慶祝。皇後主持亞獻這件不合古代禮儀的事,也被他們忘到腦後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