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 新的鬥爭(1/5)

作者:雷薇字數:24030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42

    天後

    唐鹹亨二年(671)正月,武則天又一次命令文武百官從長安遷往洛陽,這一次,她留下太子李弘監國,輔佐太子的一批人,自然留在了長安。不是武則天想給太子鍛煉的機會,而是她想趁這個機會打發一些對她意見大的大臣,在東都洛陽重建她的勢力。

    這次遷都,武則天的理由是東都洛陽更適合李治養病,長安經過多年過度開發,已經出現嚴重的生態問題,不但空氣不好,水質不好,還隻能從外地運來糧食。而東都洛陽挨著河北,不論在環境上還是給養上,都比長安來得方便。何況比起長安陳舊的建築,武則天更愛洛陽新建的宮殿,這符合她喜排場的個性。而李治,在這些問題上一向不能提出反對意見。到了洛陽後,李治養病,依舊由武則天掌管政事。

    鹹亨三年的一項捷報令李治稍稍振作了精神,在西南的軍隊令蠻人三萬戶歸順朝廷,這給苦於邊境問題的大唐君臣們帶來了一絲慰藉。不過這並不能支撐李治讓身體更加強健,到了第二年,他又患上了瘧疾,又是發冷又是發燒,這一次,連偶然的上朝都不能進行。武則天和群臣憂心忡忡,隻能到處尋找名醫。

    李治在後宮病中無聊,發展了業餘愛好,開始監製一些樂章,李家人都愛好音樂,李治監製的《上元》、《二儀》、《三才》、《六律》、《七政》等曲子,從名字看,都表達他的治國之情。武則天更不會放過這個絕好的機會,她又開始新一輪的文字遊戲和尊號運動。這一次,她要把自己的位置擺得更高。

    唐上元元年(674),與群臣瞠目結舌的表情相映成趣的是他們更換一新的官袍。依照武則天的喜好,官袍也變為金色、紫色等女性喜愛的顏色和樣式。群臣們早就習慣武則天在朝廷上搞花樣翻新,但對於身上過於鮮豔、並不適合莊重男性穿著的官袍,他們還是不由自主地露出苦笑。

    封號是武則天最在意的東西,她慫恿李治追封唐高祖李淵為神堯皇帝,太宗李世民為文武聖皇帝,然後說,先輩都稱皇帝、皇後,我們這些小輩理應避諱一些。於是,李治和武則天的稱呼變成了“天皇”和“天後”。

    曆史上古來就有三皇五帝的說法,到了秦滅六國,嬴政一統天下,自認功高蓋世,創造性地將“皇”與“帝”合二為一,自稱始皇帝,寓意千古一人,千秋萬代。曆代皇帝都沿襲這一稱號,從無例外。而熟識掌故的大臣們卻也忍不住苦笑,當年北周宣帝宇文贇,昏庸無道,在父親的葬禮上大罵父親宇文邕死得太晚,登基後殺功臣、逐信臣、大興土木,立了五位皇後(其中之一是隋文帝楊堅的女兒),此君也愛好上尊號,曾把自己封為天元皇帝,皇後們按資排輩,有天左皇後、天右皇後,等等。這位荒唐皇帝二十二歲就縱欲而死,老丈人楊堅篡了他的位,北周從此成為曆史。

    不知道武則天有沒有聯想到這段曆史,即使想到了,她也不會認為治國有道的自己和宇文贇有什麽相似之處。群臣和李治一樣,對武則天的心血來潮毫無辦法,沒有人會勸諫,朝廷環境看似輕鬆,實則高壓,誰都想提防從這位婦人那裏襲來的暗箭。這個封號給國民帶來了一些好處,天皇天後下令大赦天下,不少人免除了牢獄之災。

    大赦之下,李治心裏仍然不是滋味,他一方麵佩服妻子的治國能力,一方麵又覺得給妻子如此高的權力並不妥當。就在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心態下,李治赦免了一個人,他下令恢複長孫無忌的名譽。長孫無忌重新恢複了官職,靈柩被運到昭陵,陪在李世民的身邊,長孫無忌的曾孫也被封了高官。這個突來的舉動很是令人驚訝。

    也許是因為不斷有朝臣上書,也許是李治終於開始承認長孫無忌的好處,希望仍然有他這樣有力量的大臣在自己身邊,不論如何,這都不是對武則天的一種支持。朝臣們甚至以看好戲的心態,等待著武則天的反對。但武則天沒有反對,她喜歡做麵子功夫,也不會老是與丈夫對著幹。如今她是天後,不必跟已經死了多年的、曾經反對過自己的大臣過不去。難道長孫無忌還能從墳墓裏爬出來,繼續和自己對立嗎?同意李治的決定,不也正可以顯出自己的大度與寬仁嗎?於是,一場可能的衝突大事化了。

    武則天終於從接二連三的衝擊中緩過神,她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反而越戰越勇,又升了一個級別。武則天不隻是貪戀權力,還渴望有所建樹。在其位謀其政,她也準備對這個國家的問題,提出進一步的治國構想,以自己無上的權威保證這些構想的實施。從構想到實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古今中外的政客們都有一套又一套的政治願景,而武則天不但敢想,更加敢做。她提出的政治主張少不了北門學士們的參與,更是從自己的政治經驗中總結的施政綱領,這些主張共有十二條,史稱“建言十二事”。

    建言十二事

    建言十二事,是武則天多年治國經驗的總結,也是她繼續統治全國的施政綱領,內容如下:

    重視農桑,減輕徭役;

    免除京師一帶百姓的徭役;

    息兵,以道德教化天下;

    南北中尚禁浮巧,提倡節儉;

    減少工程建設,節約政府開支;

    廣言路;

    杜讒言;

    王公以下皆習《老子》;

    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

    官員按時退休;

    八品以上京官增加俸祿;

    任職已久的官員,以能力定官階。

    這十二條措施,涉及了當時國家方方麵麵的弊病。盡管也有研究者認為這是武則天搭的花架子,華而不實,但仔細研究每一條每一款,會發現武則天的確切中時弊,且為王室,為官員,為自己,均考慮周詳,顯示了她的成熟和努力。

    針對國計民生,武則天提出了節儉、息兵、輕徭薄賦,這滿足了當時民眾最普遍的心聲。曆代政治家在國家經濟出現嚴重困難時,都會搬出老子治國的思想,即“無為而治”,令人民自行耕種,不奪其時,不薄其利,無論漢朝還是唐朝,都靠著這一方法使國力邁上了新台階,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其主導思想都是如此。而減少工程,節約開支,使政府能為國家做更多實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