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章 高宗逝世(4/5)

作者:雷薇字數:29270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43

    一切有條不紊,李治麵帶笑容,被人扶起。他想要自己走上幾步,卻覺天旋地轉,幾乎栽倒在地,在侍女們的驚叫聲中,武則天匆忙回頭,丈夫已經被人扶回床上。武則天上前好說歹說,希望丈夫放棄登樓宣詔,而李治卻耍起了脾氣,無論如何都要與百官、百姓同賀。

    武則天沒辦法,隻好在大殿前召來百姓,命人扶李治坐上龍椅。李治似乎知道這也許是他今生最後一次享受帝王之尊,他氣喘籲籲,勉力支撐,看著大殿前黑壓壓的人群,聽到他們三呼萬歲,他的心靈得到了一些安慰。他斷斷續續地宣布改元的決定,底下的百姓流水一樣上前磕頭,他留意到很多大臣的眼睛裏泛著淚花。

    這一刻李治感慨萬千,他顯然不是一個盡職的皇帝,全靠著妻子和這些大臣才能順利地處理朝政。如今看到大臣們真情流露,他心腸中的善感、善意全都湧了上來,他也忍不住流下淚水,大臣們連忙下跪,一而再、再而三地恭謹叩頭,願李治龍體安康,這是君臣都不能相信的謊言,卻是他們共同的願望。

    短暫的朝會之後,李治又被扶到了龍床上,太醫惶恐地號脈開藥,李治眼角的餘光觸到顏色黯淡的藥丸、藥湯,吃力地搖搖頭,他希望能安靜地獨處,死後萬事皆空,但擺脫萬事的隻是死去的人,活著的人還要照舊生活,李治必須把他的身後之事考慮清楚。他想到他的父親李世民,想到李世民當年是那樣用心良苦,一麵帶病教導自己如何當皇帝,一麵安排大臣,這才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皇帝,如今他也必須這樣做。

    皇帝的死意味著權力的移交,現在權力雖然在武則天手裏,但那隻是借用,權力的法定所有者仍然是李治。如果李治死了,法定權力就會轉移到太子李顯身上。太子年輕不經事,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擔當大任,必須有個合適的輔佐人選。他看重的人是宰相裴炎,這個人有能力,也很強硬,應該可以托付。更有實力的老臣,都被武則天留在長安。沒關係,他並不指望那些老臣。

    李治完全不信任大臣,他是最了解大臣得到權力,會怎樣把皇帝擺弄在股掌之間。也正是對大臣們極度的不信任,導致了李治被武則天擺布,到他臨終前,他的一舉一動完全被武則天監視著,沒有任何自由,大臣們對此無可奈何。就算他們曾經上書,建議皇上不要給皇後太多的權力,但這種上書在李治眼裏是什麽呢?至高無上的權力自己不能使用,交給大臣,又會出現第二個長孫無忌,但是,當他把這權力交給武則天,難道就比交給大臣更好嗎?痛苦的李治在病床上不斷回憶自己一生的經曆,他不得不承認人與人在資曆上的差異,他的父親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嗎?不會。他可以把自己的軟弱歸責於性格、健康狀況,但歸根到底,造成今天的結果的,終究是他的無能和軟弱。

    但是他又忍不住要為自己辯護,他並不是不理朝政,把一切都交給武則天。他有他的判斷、他的理智、他的勤勉、他的用心,他也如父親一樣恭謹地對待著自己的責任。他一直崇尚節儉,一直寬以待人,一直愛護百姓,一直心係大唐的一切……他沒有父親那種奪目的帝王氣質,但他很努力,也在武則天的幫助下交出了一份碩果斐然的答卷。但這一切都將成為過去,他是個半死之人,卻還要為未來做出選擇,承擔皇帝最後的責任。

    李治是個矛盾的人,他不是不知道武則天的野心,但他反複思量,反複比較,最後還是決心選擇幫自己打理多年國事的武則天。也許他還留戀多年前,在父親病榻之畔,那個風情萬種的媚娘給自己帶來的安慰、留戀那個在感業寺裏給自己寫淚眼婆娑的情詩的女人;也許他相信作為孩子的母親,武則天即使霸道,即使架空了兒子的權力,至少也會治理好大唐的江山——兒子比年輕時的自己更懦弱,江山交給他,也讓李治不安。

    武則天就在李治身邊,她淚眼婆娑地看著丈夫,忍不住猜測此刻丈夫在想些什麽,在想他從小失去母親的孤獨?在想從小缺少父親關注的落寞?在想他作為帝王的功過得失?在想死後國家的命運?武則天猜不透丈夫的想法。她的心情很是複雜,既有對丈夫的不舍,又有丈夫死後的種種算計。一時間,她心亂如麻。

    李治最後一次回想這一生的光陰,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他本是一個普通的皇子,卻因為哥哥們的紛爭當上了皇帝;他排除萬難娶到了意中人,卻多年被這位心上人限製;他是四夷口中的上國皇帝,大唐的邊境一再擴大,他也登上了泰山封禪,但國家卻也時不時出現問題,迄今無法解決……他費力地睜開眼睛,發現妻子、太子、大臣們原來都在這個房間裏,他們在等待什麽?

    環繞著的人聽到皇帝顫聲地叫道:“顯兒……顯兒……”太子連忙上前扶父親起身。也有人認為皇帝在模糊之中叫的是“賢兒”,那個他一向喜愛且寄予厚望的前太子。李治對太子囑托幾句,然後命宰相裴炎為顧命大臣,又令裴炎拿起紙筆,說出自己的遺囑。他命太子在自己靈柩前繼位;自己死後不可厚葬,應為國家節儉;最後,他規定“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後處分。”

    裴炎一邊寫這道遺詔一邊拭淚,而一旁的武則天,沒想到丈夫會有這樣一句囑托,想起與丈夫相識、相愛的點點滴滴,想起這一生她對他的利用、算計、威嚇……而他仍信任她,她淚如雨下。李治睜開眼,看到的是妻子蒼老流淚的臉龐。

    李治一時覺得千頭萬緒,感慨無限。他把他的江山托付給了這個陪了他一輩子,時近時遠的女人,他不知道自己這個決定是不是對的,但是這麽多年的夫妻感情,總不會假吧?直到最後,李治都是一個溫情的人,永遠無法摸透武則天那帝王般的心思。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夜,唐高宗李治病逝。

    在他五十六年的生命裏,有三分之一在懵懂中度過,有三分之一在奮鬥中度過,另外三分之一在病床上苦挨。他將身後之事交給了陪伴自己大半生的妻子,武則天看著他合上眼睛,腦子裏有幾千個念頭同時閃過,她還要麵對比悲傷更多的東西。當太子還在父親的遺體旁哀哀哭泣,她已經強打起精神,有條不紊地下達一條又一條的命令。她沒有時間悲傷。

    七日攻防

    天子駕崩,舉國居喪,但在權力場上,卻是一個地震期,舊的權力製衡已經崩潰,新的權力體係尚未建立,那些一直以來依附武則天的人,害怕繼任的太子擠走武則天,他們的權柄也會落空;而那些太子府的官僚們,卻知道武則天不會老實地讓太子坐穩皇位,何況如今的宰相集團控製在武則天的手中。

    武則天沉穩地應對著時局。趁著天子還沒有繼位的機會,顧命大臣裴炎上書一封,稱此時太子守孝,國事應由天後全權處理,又為武則天爭取了時間和空間,她要趁著太子服喪的七天,把該布置的事情全都布置好。在李治死後,她最怕的事情有三件:

    第一件,權柄旁落。她擔心丈夫一死,老臣們立刻擁立太子排擠自己。大臣們倘若萬眾一心,她就算想要憑借這些年的威望和手中的權力鎮壓,也需花費極大的力氣。而且,一個女人和一個體係作對,自己的勝算並不高。如今丈夫選裴炎為顧命大臣,又吩咐自己仍有決策權,這為她打了強心針。裴炎是她的合作者,丈夫禦口將權力交給自己,老臣們再沒有借口幹涉自己。

    第二件,皇親生事。新舊君主交替,正是國家動蕩的時候,如果有臣子心懷叵測,或者哪個李氏宗族的親王有心生事,就有可能擁兵自立,趁機奪取皇位。為了安撫人心,武則天立刻下令為李氏皇族的子孫們加官,韓王李元嘉、滕王李元嬰、魯王李靈夔、越王李貞等人都收到了晉封的詔書,武則天以此向親王們示好,讓他們放下警惕,安心接受她的領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