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章 動蕩的時局(1/5)

作者:雷薇字數:25896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47

    糊塗天子

    江山易主,在武則天的鐵腕之下,成了一件無驚無險之事。朝臣們所擔心的風波並沒有出現,當然,他們期望的風波也一並不曾出現。李顯安穩地坐上了皇位,他將在萬民的期待下書寫大唐曆史的新篇章。

    當年李世民登上皇位,曾立誌要做一個光耀千載的帝王;李治繼位時,曾暗暗發誓不會辜負父親的遺誌;如今李顯登基,腦袋裏一片空白。

    李治和武則天的三兒子李顯本是替補隊員,因為正選隊員不是病死就是謀反,才糊裏糊塗地當上了太子,而今又當上了大唐天子,心中的歡喜在所難免。但長期以來,他受到的教育和李弘、李賢大不一樣,他沒有從八歲就開始監國,把國事上上下下摸透的經曆;也沒有從小經史子集,努力研究學問的精神;所以,從他被立為太子開始,他就不太能適應這個角色的轉換。過去,他是個閑散的親王,偷懶犯錯都不會有人計較;當上太子後,一雙雙眼睛全在看著他,他頓感壓力沉重。

    好在李顯雖然資質庸碌,卻也有一番虛心向上的誌向,何況有大臣們的提點,父親母親殷殷的期望,令他不敢怠慢。但他的政治感覺是遲鈍的,既不會察言觀色,也不會吸取前車之鑒,他隻知道按照父母吩咐的做,按照群臣指導去做,就像一艘沒有羅盤的船,別人往哪個方向推,他就往哪個方向走,很少想想為什麽要走這個方向,更不會想還有其他的方向。對於李顯的聽話,武則天很是滿意。

    不過,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李顯也不例外,長久被管束,被指揮,讓他覺得被壓製,心裏不痛快。他和李治一樣是個軟性子,這一類的人遇到不快就憋在心裏。不快越來越多,心事越來越重,他們很少能自己解開心結,任由這份情緒沉甸甸地壓著,直到有一天爆發。所以,他期待有一個突破口。

    李顯當太子的時候,萬事聽母親吩咐,還認為自己是個孝順的孩子,理應如此,母親不放心自己,替自己分擔,勞她費力。一旦當了皇帝,確認自己是天下至高無上的主宰,看到百官在朝堂之上跪拜行禮,那份飄飄然的感覺令他忘記了一切。皇位還未坐穩,他已經開始想如何才能當個名正言順的皇帝,不再像在東宮時,事事都需聽從母親的意思。

    等到百官叩拜完畢,他真的開始處理第一天的公事,才發現上上下下,從內宮到外省,從高層到基層,從侍衛到軍隊,竟然都是母親的人手,這讓他有些驚慌,也有些氣憤,更有些無奈。他發現自己就像一隻被蜘蛛網住的蟲子,重重包圍之中,連伸手伸腳都困難。

    朝臣們表麵上對自己尊重恭敬,其實都在等待母親的旨意,他這個皇帝成了傀儡,這情況並不能全怪朝臣,他們並不全是武則天的親信,甚至大部分人一心擁護李顯,但是,論到處理國事,青澀的李顯處處顯出短視和幼稚,哪裏能和幹練的武則天相比?他們不能因為李顯是皇帝,就違心地執行他的錯誤命令。於是,在表麵上看來,朝臣們倒像是百分之百聽命於武則天,李顯更看不出其中的深層原因,不由對母親心生埋怨。

    何況,他和母親武則天之間並不是沒有心病,他們之間橫著一場人命官司。

    李顯現在的妻子姓韋,他曾有一個前妻趙氏,這位趙氏家世不錯:父親,趙瑰是李治的侍衛將軍,祖父趙綽是大唐開國功臣之一;母親,常樂長公主,高祖李淵的第七女。趙氏與李顯年紀相當,兩個人在皇室常有的遊玩中,早已互生情愫。當時的太子李弘最是熱心,發現他們郎情妾意,弟弟李顯又是個溫吞的性子,不敢親自去對父親母親說婚姻之事,他就迫不及待地在父母麵前為弟弟張羅婚事。

    李治和常樂長公主關係不錯,聽說這件事便一口答應,武則天但笑不語,暗自厭惡。這位常樂長公主對武則天很有意見,對她多有議論,武則天表麵上答應了這件事,卻對這位和自己平輩的兒媳很是不滿。而常樂長公主因為身份尊貴,加之與皇帝李治素來親密,自然也不把武則天的不滿放在眼裏。

    李顯與趙氏婚後沒多久,趙氏去給武則天請安,不知底裏地進了武則天的內寢。武則天斥責她不知避諱,缺乏王妃的禮儀,趙氏深感委屈,為自己爭辯幾句,武則天悠悠一笑,命人將她軟禁起來。李顯新婚燕爾,妻子卻被軟禁,也不敢說情。他盼星星盼月亮地等著母親息怒,等了幾個月,等來的不過是趙氏在軟禁處餓死的消息。侍衛宮女們都稱每天都有送口糧給趙氏食用,也追究不到誰的責任。而趙氏被發現時,屍體已經腐爛。

    對武則天這樣的女人,李家父子都有一種無力感,當年王皇後、蕭淑妃被虐待而死,李治充耳不聞;如今新婚妻子不明不白橫死,李顯也不敢表達不滿。後來,李顯娶了新的王妃,喪妻的傷痛才逐漸被抹平。他習慣於服從母親的每一個安排,不敢違逆母親的每一個命令,但趙氏的死就像一根刺,始終紮在心頭。他想來想去,想到的不是母親心狠手辣,而是兒子必須孝順母親,兒媳本應恭順對待婆婆,發生這種事都是老天無眼,造化弄人。

    頭腦被一個念頭占據,就很難想到更多的事,當時的唐朝正屬多難之秋,河南河北水災泛濫,流民失所,就連西京長安也被大水所困。此時又有西突厥軍隊趁火打劫,邊疆告急,而李顯,滿腦子都是如何在朝廷裏安插自己的人手,如何才能與母親抗衡。李顯的想法,輕重不分,舍本逐末,其人的心胸眼界可見一斑。

    李治的資質不算優秀,但卻是個肯想肯做的人,即位之初行節儉、修吏法、賑災民,做足了帝王的功課。當時李治也有老臣們分權,但李治懂得權衡輕重,以國事為大;更有自知之明,不在自己羽翼未豐之時與老臣們衝撞。李顯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國事放後,一心想著如何確立皇帝的權威。與李治相比,更顯庸碌,讓朝臣們失望不已。

    趙氏死後,李顯有了新的王妃姓韋。韋氏是個美豔的婦人,李顯一即位,就封她為皇後。韋皇後性格大膽潑辣,頗有巾幗不讓須眉之風。但她空有幹練的外表,卻沒有相應的城府。自從當了皇後,她恨娘家人並沒有因為自己而得到高升,不時和李顯耍耍脾氣。而李顯也正為朝廷上沒有自己的人手而煩惱,二人一拍即合,李顯決定他的嶽父韋玄貞由一個小官提拔為刺史。

    但刺史也不是高官,沒幾天,李顯又下了一道命令,要把豫州刺史韋玄貞提拔為侍中,也就是提拔為和宰相同級的官。同時,李顯又想到一個可以幫自己的人,就是他的乳母的兒子,他要給對方一個五品官。這既可以看出李顯的頭腦有多麽貧瘠,從政經驗有多麽淺薄;也可以知道他捉襟見肘,根本沒有可以提拔的人選。

    李顯糊裏糊塗地當上了皇帝,他不知韜光養晦,守拙馴順,保住自己一條小命,反而更糊塗地開始學著和武則天作對;他想要提拔人、依靠人,不去和李氏家族的皇子皇孫們搞關係,不去琢磨如何和顧命大臣談合作,反而選擇一個根本沒有勢力的外戚;他最糊塗的地方在於真的以為自己一言九鼎,君威赫赫,想到什麽就能做到什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