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章 神龍政變(2/5)

作者:雷薇字數:35630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59

    酷吏時代早已結束,而今審查案件的大理寺中,頗多清明官吏,審查此案的馬懷素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小情人接二連三地吵鬧,武則天也不耐煩,命馬懷素盡快結案,但馬懷素一口咬定魏元忠與幾個大臣隻是喝酒餞別,並無不軌,而且反問:“斷案須有人證物證,如今隻有告密信,找不到告密之人,焉知不是誣陷?微臣雖是小吏,卻也得蒙陛下信任,不敢做枉法之事。”武則天本也不想冤枉大臣,這件事就此不了了之。

    整走了魏元忠,張氏兄弟更加目中無人。而張氏兄弟的肆意妄為,終於惹惱了滿朝大臣;武則天的年老昏聵,也讓他們對這個一直盡忠的皇帝失望不已。二張接二連三地幹政,更讓大臣們看到了近在咫尺的危機。他們本以為等女皇百年之後,李顯順利繼位,李唐江山順理成章地恢複,大家皆大歡喜。如今皇子被殺、忠臣被逐、二張毫不收斂,大臣們本來忍耐著,忍耐著,此時再也坐不住。於是,針對張氏兄弟,群臣各顯其能,想要將他們依法懲治。

    白熱化的鬥爭

    張氏兄弟並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危險,他們每天都覺得自己坐在火山口上,迎著朝臣們鄙視的目光,不斷聽說又有哪個禦史寫奏折告了自己,也知道民間對他們二人的評價。起初,他們想過與李顯等人搞好關係,以保證將來的安全,但是,人性中的貪欲、自大、僥幸,讓他們無法控製自己,他們最終得罪了所有能得罪和不能得罪的人。

    而在張家,並無明白事理、懂得避禍趨福之人。張氏兄弟賣色求榮,張家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他們各個做了朝廷大官,車來馬送,出入有仆婦侍衛,好不威風。不過,他們也都明白這富貴如同泡沫,隻能享受一天算一天。於是更加肆無忌憚地斂財結仇,毫不收斂。

    有一件事很能說明他們的處境:二張有個弟弟叫張昌儀,自從哥哥們得寵,他也跟著飛黃騰達,修建的宅邸豪華無比,超過當時親王的規格。老百姓暗自不忿,有一天,張家門口被投了一張紙條,上麵隻寫了一句話:一日絲能作幾日絡?勸他收斂一下,不要忘記自己的本分。張昌儀看了大怒,命手下務必要抓住投紙條的人。

    手下連夜盯梢,說也奇怪,一連幾夜不見人影,同樣的紙條卻每天出現在張家門口,張昌儀又急又怕,毫無辦法,最後幹脆在自家大門上寫上四個大字:“一日亦足!”這句話寫上後,紙條銷聲匿跡。張家人就抱著這樣一種心思,享受垂老的武則天帶來的權力與富貴,不知道給自己留後路,也從不想收斂自己的貪婪市儈。也許隻有竭力鞏固自己的地位,才能給他們帶來一絲安全感。

    張氏兄弟胡作非為,張家人狐假虎威,就連當時的民間普通百姓都很反感。有些人甚至把他們販賣的小吃改成張家兄弟的名字,供人吃喝。朝廷上的大臣們終於坐不住了。即使在酷吏時代,依然有據理力爭、搞死酷吏的大臣,如今武則天對待大臣更為溫和,他們更不會坐視二張幹預朝政,很快,朝臣們開始聯手反擊。

    大臣們開始找張氏兄弟的麻煩。文臣們熟通法理,張氏兄弟平日貪贓枉法也留下不少把柄,他們幾乎不費力氣就找到了這對兄弟的犯罪證明。他們開始試圖依照國家法律,來逼迫武則天處置這對無法無天的兄弟。

    首先被提上日程的是張昌宗的霸占農田案件。在武周朝,農田受到官府保護,不論什麽樣的官員都不能隨意侵占,若有違規,既要繳納罰款,同時會被免去官職。當禦史台的官員檢舉張昌宗霸占了大量農田,提議必須從嚴處罰時,卻由二張的親信經手了此案,隻讓張昌宗交納了少量的罰款,官職照舊。禦史台的官員們不依不饒,事情鬧到了武則天麵前。

    武則天當然要庇護她的張郎,隻聽她對大臣們說:“張家兄弟於國有功,就寬恕他們一次吧。”有大臣忍不住諷刺:“張家兄弟人卑位高,於國有何功勞?”武則天一時語塞,這時一向對張家兄弟溜須拍馬的宰相楊再思說:“張氏兄弟為陛下煉製丹藥,讓龍體無恙,這不是大功嗎?”武則天連連點頭。

    就算女皇一而再再而三地庇護張氏兄弟,仍有大臣不肯善罷甘休,曾為邊疆和平立下汗馬功勞的唐休璟就是其中之一。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追究二張的經濟問題,女皇疲於應對,隻好將他調到外地,以圖眼不見為淨。唐休璟恨恨不已,無奈武則天調令已下,他隻好離開京城,臨走不忘囑咐同僚們再接再厲,務必不要放過兩個小賊。

    另一起貪汙案也被揭發,在朝廷的工程中,張家人靠著裙帶關係成了工程負責人,大撈油水。這位親戚正是李迥秀,在輩分上,他是二張的“後爹”。這位年紀輕輕的醉鬼不但貪汙,還忽視工程質量,數罪並罰,也隻是被下放到外地當刺史。這件事也讓大臣們更加了解到二張的地位牢不可破,他們又開始想別的辦法。

    周長安四年(704),通衢大道上突然有人貼出密告,說二張想要謀反。禦史台的官員們又拿出新的證據,證明張氏兄弟曾私自找人看相,而且他們還找到了人證,說出了相士對張氏兄弟說的話。武則天最重視謀反,這一次,她可不能徇私枉法。人證既然在,張易之和張昌宗不能抵賴,承認的確去看過相,但謀反雲雲,純屬誣陷。

    審理這件事的人正是開元年間與姚崇並肩的宋璟。此時的宋璟的職位是禦史中丞,他一心秉公執法,對二張堅決不妥協,堅持要判二張死刑。女皇見宋璟不肯鬆口,隻好故技重施,想要派宋璟去外地處理一些舊案,宋璟不軟不硬地說:“陛下,州縣裏的舊案應由本地官吏處理,就算由中央派人,也應該派監察禦史。臣是陛下親選的禦史中丞,與監察禦史職責不同,怎麽能去管這些芝麻綠豆的事?”武則天說不過他,隻好收回成命。

    武則天接二連三地想要大事化小,宋璟偏要與她對著幹,就是不肯放過張氏兄弟。這一天,君臣在殿上竟然直接為這件事吵了起來,宋璟說:“臣知道二張格外受陛下恩寵,臣的作為必然讓陛下不悅,可能會遭遇禍事。但二張罪不可赦,必須處以死刑。隻要能為君主除去這兩個小人,臣就算死了也不會怨恨陛下!”兩個人正在僵持,楊再思出來打圓場,對宋璟說:“宋璟,不要惹陛下生氣,趕快出去!”

    宋璟卻不吃宰相的勸告,反而對楊再思說:“聖上與我近在咫尺,有什麽事她自然會吩咐我,不敢勞煩宰相代宣皇命。”楊再思隻好退了下去,宋璟還在和武則天較勁。武則天並不是一個隨隨便便殺忠臣的人,而且,宋璟這樣正直的人,正是她欣賞的。眼見這件事不能了局,武則天笑著說:“愛卿說得有理,那麽就把他們帶回禦史台好好審理吧,有勞愛卿。”宋璟大喜,連忙叩頭說:“臣為陛下分憂,怎敢稱辛苦!”

    沒想到宋璟剛帶二張回到衙門,武則天就命人緊急招張家兄弟回宮,緊接著,武則天下了一道詔書免了張家兄弟的罪過。宋璟氣得大叫:“早知道就先敲碎這兩個小子的腦袋!”武則天耍了個小小的心眼兒,終於讓宋璟無法再追究這件事。

    武則天心裏明白這件事是張氏兄弟不對,命兩個人登門道歉。身正則鬼神畏之,對正直的宋璟,即使猖狂如張氏兄弟,也不敢怠慢,他們畢恭畢敬地提著禮物登門求見,宋璟閉門不納,大掃他們的顏麵。回到宮裏,少不了和女皇告狀,女皇知道宋璟這種人勉強不得,隻是勸了小情人幾句。此後,張氏兄弟每每誣陷宋璟,但宋璟名聲太好,根本抓不到把柄治罪,武則天更不肯因為他們濫殺忠臣,他們不由大歎晦氣。

    武則天不分青紅皂白地護短,引起了朝臣們更劇烈地反彈。朝廷上的“反張”聲浪越來越高,但是這個時候,武則天的身體更加不好,更不願再理會大臣們接二連三地上奏、彈劾、進諫,她隻想在最後的歲月,享受兩個小情人的陪伴,對於朝政,她越來越無心理會。也正是她的倦怠,讓朝廷上的一架天平發生了傾斜。

    收網人

    多年來,武則天打壓李顯和李旦,為的是平衡李家和武家的實力。李顯和李旦看似一個糊塗蟲,一個蔫茄子,惶惶不可終日,但他們卻有巨大的政治能力,他們被多數朝政視為李唐的象征;武家的子弟們拿著高官厚祿,顯赫一時,結交朝臣,卻並不得人心。一眼看去,似乎武家人更有權勢和威望,但武則天心裏明白真正的威望來自人心。

    多年來,武則天控製著兩個兒子,鉗製著大臣們,扶植著武家人,為的不過是達到一個平衡。武則天是政治家,她深深明白不論是李家大臣還是武家子弟,權力太大都會威脅到她的統治,於是她有條不紊地調節著他們的平衡。武家人誣陷大臣,她總要順手幫上一幫;大臣們有異動,她也對武家人和酷吏們的行為不聞不問。朝廷上看似是大臣與酷吏之爭,其實質卻是李家大臣與武家子弟的爭奪。

    如今武則天不問政事,以諸武的實力,根本無法控製住朝廷大臣,大臣們都認為一個等待已久的機會就快來了。多年來,李唐大臣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要光複王室,讓李家子孫重新執掌天下大權。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即使他們拿著武則天的俸祿,依然不能百分之百地忠於這個女人。他們出生的時候,就不斷聽說高祖和太宗打天下時的種種英雄事跡、太宗和高宗的種種愛民舉措,李唐王室給天下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人們敬佩李家的帝王,愛惜李家的子孫,這種感情潛移默化,根植在這些官員們的心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