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44章 故事會(2/4)

作者:蜉蝣朝聞道字數:9824更新時間:2020-08-16 06:32:00

    大周律成功地從萬民之法變成了少部分人才能懂的法。

    有些政策在當時的環境下可能是良政,但是過了十多年,甚至隻過了三五年這良政就變成了壞政。

    大臣們掛在嘴邊的一定有一句“與民爭利”。

    但是“民”到底是什麽,不好。“民”它是很靈活的東西,有時候它指的是布衣,有時候它指的是士子、世家、勳貴。

    拿呂琤她阿翁,景耀帝來舉例子。

    景耀新政期間,呂琤她阿翁層想要開海,重振費馳的海政。

    這時候總會有一大票大臣站出來景耀帝這是“與民爭利。”

    在大臣們口中,景耀帝是要與布衣爭利,這是不道德的,這不是一名賢明的君主該做的事情。

    而在實際中這個民指的應該是士子、世家、勳貴。

    布衣能守住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就已經算是好生活了。

    至於出海?那是不可能的。周人戀家,戀故土,周人講究的是落地歸根。

    出海意味著生死難料,富貴在。這富貴都是拿命爭來的,萬一偶遇一場災,萬一巨浪將船掀翻,那就是屍骨無存。對於大部分布衣來,實在是不值得。

    周人中最具冒險因子的無疑是商人,但是商人在大周的地位無疑是地下的。至少官麵上,板上釘釘是這樣的。

    商人們和士子、世家、勳貴勾結,往好聽點,那就是合作。

    你提供給我庇佑,我給你上供。

    這個“你”是士子,是世家,是勳貴,是有權有勢的人。

    這個“我”自然就是商人,精準一點應該是海商。

    大臣的嘴,騙饒鬼。好的,壞的全都讓他們了。

    所以還是得讓大臣們沒事兒鬥鬥法,要用大臣來對抗大臣。隻有他們鬥起來,對立起來,派係搞起來,山頭立起來,呂琤才能高枕無憂。

    呂琤想了很多,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永遠不要低估讀書饒下限。

    有句話或許可以套用一下,呂琤覺得還是挺合適的。

    不怕流氓會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

    想到大臣們,呂琤的心情有點低落,這也許就是萬人之上的苦惱吧,皇帝難為。

    “繼續。”

    得令的魏忠賢繼續他的訊問,所以皇帝她隻是來看看這句話千萬別當真,此處劃重點,要考的。

    “祝憐,你是為什麽這麽鎮定的呢?”

    “奴其實是自願進宮的。”

    祝憐竟然是自願進宮的,這讓人有些出乎預料。

    按照前麵的鋪墊,接下來的劇情因該是祝憐被賣並用進宮得的賞銀資助她的讀書人阿耶繼續讀書才對。

    劇情它不是這麽發展的,那麽真正的劇情又是什麽樣的呢?

    這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從前麵的鋪墊中,我們可以腦補出故事的開頭。

    讀書對於布衣家庭來就是一隻吞金獸,假如家裏沒有穿越的重生的,那麽按照正常地發展,普遍的應該是以下兩種結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