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五十三章 原子螞蟻一號!(2/2)

作者:秒速九光年字數:5216更新時間:2020-11-18 05:30:27

    通過鏡頭反複切換,和對細節的掃描,觀眾們終於意識到,這是一套設計相當成熟的機械外骨骼,符合人體工程學,不同組件之間的接口嚴絲合縫。

    高原道:“接著我之前說的,當我發現,國內其實有著非常完善的機械外骨骼研究體係後,便收購了徐振華麾下的全部三家公司,並且聘請徐先生,成為昆侖集團智能機械部的負責人。”

    “眼下大家看到的這一套,就是由我們設計並且申請專利,比亞迪和長安集團代工的,通用輕型機械外骨骼,原子螞蟻1號。”

    “原子螞蟻一號是我們之前積累科技成果的結晶,它的能源來自固態電池,支撐結構來自超級碳性材料,與人體結合部分,來自高分子X纖維,動力來自昆侖極光電機。”

    “原子螞蟻一號除了結構,最值得大書特書的部分,就是驅動單元和阻抗控製算法,驅動方麵,每一個驅動單元都由極光電機再加上行星減速器構成,是目前地球上最先進的動力釋放結構。”

    “而阻抗控製技術,源於1985年Hogan提出的Impedarol三部曲,用二階微分方程分析的方法,實現恒力跟蹤,動態力跟蹤,以及雙臂位置力協調控製,我們在這套技術的基礎上,重寫了新的算法…”

    機械是一個複雜的存在,何況黑科技感爆棚的機械外骨骼係統。

    盡管高原講的盡量簡潔,可依然讓大多數觀眾如墜雲霧,聽著一串串複雜的設計和參數,人們的頭腦昏昏沉沉,直想朝溫暖的被窩裏鑽。

    高原從如何實現機械同步講起,很快引入力反饋,力控製,力從動技術,這些技術可以精確測算主機負荷,防止係統過載,並且智能分配扭力到每一個驅動單元,從而實現多個驅動單元同步工作。

    例如,雙手托舉重物的時候,由於傾角的存在,雙臂負荷未必相同,需要通過精確測量和預判,才能讓機械外骨骼始終保持平衡。

    盡管設計平衡力反饋係統非常麻煩,但機械外骨骼這個東西,屬於機器人前置技術,一旦解決了機械外骨骼存在的諸多問題,將會為下一步的機器人技術,做好基礎。

    畢竟,機械外骨骼需要的計算精度和工藝難度,比機器人差不了多少。

    力阻抗控製,力反饋,足底壓力,主被動結合構架,外骨骼協同管理與數據共享,總線離散,鋰電管理,這些核心組件一旦完成,將來也可以用在機器人項目上。

    呼~

    高原長出一口氣道:“我知道你們一定在抱怨,技術解釋耗時太長。”

    “但沒有辦法,技術還是要講一講,否則大家一臉懵逼,不知道我們為何能夠實現機械外骨骼智能聯動。”

    “本來我心情挺好的,聽你講完之後反而一臉懵逼。”

    “是啊是啊,懂那麽多幹什麽?古人說難得糊塗嘛!”

    “求高老板放過!一場直播,我他喵的已經被你上兩堂課了!”

    觀眾們紛紛抱怨,沒辦法,人們喜歡科技,卻不代表他們也喜歡科技原理。

    當然了,此刻觀看直播的各國科研院所,大學研究機構等等,他們倒是喜歡的瘋狂,仔細回味著高原方才講的每一句話,快速抄錄在小本本上。

    這時候,高原大聲道:“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實踐才是檢驗真理得唯一標準,原子螞蟻一號的性能和原理就講到這裏,接下來,咱們馬上開始實戰操練!”

    “今天就讓大家看一看,當基建狂魔有了機械外骨骼,將是怎樣一種炸裂的場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