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九十四章 山陵使(2/3)

作者:雪山飛機字數:6262更新時間:2020-09-04 11:20:21

    約從周代起,在墓上就開始出現土墳頭,直到戰國時代,就普遍流行墳丘式的墓葬。

    自此就以墳墓、大小來區分墓主的等級。

    君是一國之主,其墓必定是最高大的,其高大之狀猶如山陵,故戰國中期之後,郡王的墳墓始稱“陵”。

    宋也概莫能外。

    宋皇陵布局仿唐而規模遜之,封土為陵、帝後異穴合葬等方麵又與漢製相似。

    宋立國一百四十年,其皇陵位於河南府的鞏縣。

    宋太祖趙匡胤於乾德三年在鞏縣營建新陵遷葬,是為宋皇陵肇建之始。

    宋皇陵位於鞏縣城南,洛河東南,嵩山以北,號“六帝七陵”,分別為宣祖安陵、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真宗永定陵、英宗永厚陵、神宗永裕陵。

    宋帝趙煦病故,廟號“哲宗”,其靈柩也將葬於此處,連陵墓名稱都取好了,名曰“永泰陵”。

    但凡陵墓必要講求風水,宋陵墓群也是如此,選址是極為講究的,後有青山,左右各有兩個山嶺,謂之左青龍、右白虎,中有明堂、前有條河溝,水流曲折,陵墓前方寬闊能容萬馬,可致後代鵬程萬裏、福祿延綿,乃是個風水極佳之地。

    青山綠水,風水倒是極佳,但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山路難行,特別是到了春夏多雨的季節,更是如此,一旦下雨,那麽山路將會是泥濘不堪,行路將會是異常困難,空手行路如此,運送棺木就更加難行了。

    此時嵩山腳下就來了一支運送棺木的隊伍,打著各種旗號,中間有一個巨大的黑色棺木。

    此為哲宗靈柩的送葬隊伍,正緩緩的走在剛剛下過雨的泥濘的山路之上。

    “傳令下去,連夜上山,務必天亮之前將先帝靈柩送到鞏縣。”騎在馬上的宋宰相章惇擔憂的看著夜色沉沉的嵩山說道。

    此時章惇已被趙佶下旨敕封為申國公,拜山陵使,負責運送先帝趙煦的棺木至皇陵安葬,其後趙佶才會前往皇陵祭祀。

    久居廟堂之上的章惇當然明白是怎麽回事,於是堅辭不受,上表請求去職,但三次上表均被趙佶拒絕,稱章惇乃是先帝趙煦所倚重的柱國大臣,此時趙煦駕崩,讓你章惇運送棺木前往皇陵,你居然拒絕?你章惇如何對得起先帝趙煦?其心可誅!

    此時章惇請求去職確實是晚了一些的。

    因此章惇不得不以近六十餘歲的高齡負責將趙煦的靈柩運至皇陵安葬。

    此時天公偏偏又不做美,一場大雨使得山路極為泥濘難行,可還未歇半日,天空之上又是陰雲密布,眼看著就要下雨了。

    “章相公。”章惇手下一名屬官見天空已經開始飄雨了,於是將一把油傘撐到了章惇的頭上,擔憂的說道:“天氣如此惡劣,小的們太辛苦了,不如在山下歇一晚,明日再越過此山如何?”

    “不可!”章惇一把推開屬官後說道:“傳令下去,務必在天亮之前送到鞏縣,違者立斬!”

    運送皇帝靈柩是要看日期的,誤了時辰,也是一條罪名,而數場大雨已經耽擱了不少日子,因此章惇是不顧自己年邁,不顧手下疲憊不堪,擲下嚴令,必須準時送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