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百四十六章 算哪頭的?(2/3)

作者:雪山飛機字數:6854更新時間:2021-05-02 05:31:56

    “啪!”趙佶將李三堅的三道奏疏甩到了禦案之上,有些負氣的問道:“他還有何罪名?一並說出來吧。”

    李三堅的三道奏疏早已被趙挺之送到了趙佶手中,趙佶豈有不知的道理?就連奏疏被小報泄露,奏疏被士庶百姓議論之事,趙佶也是知道的。

    趙佶心中當然是極為生氣,極為鬱悶。

    李三堅為端王府幕僚,為趙佶的潛邸之臣,心腹之臣,在趙煦歸天,趙佶繼位之時,是有擁立之功的。

    且李三堅以師、兄事趙佶,對趙佶是忠心耿耿的,對此趙佶也是心知肚明的。

    這就是當初蔡京將李三堅之名列於“元祐奸黨”名單之上,趙佶親自將李三堅的名字劃去的原因。

    可趙佶將李三堅的名字自“元祐奸黨”名單之上除去,李三堅反倒自己送上門來,要求入“元祐黨籍”。。。。

    如此,趙佶心中怎能不生氣?又怎能不鬱悶?

    李三堅此舉表麵上是為師鳴冤,是衝著蔡京等人而來,可實際上卻是對趙佶是頗有怨言的。

    立“元祐黨人碑”,罷黜“元祐黨人”,為蔡京等人之意,可實際上卻是趙佶的聖意,沒有趙佶的同意,蔡京等人安敢行此事?

    李三堅請入“元祐黨籍”,就是抱怨於趙佶。

    而令趙佶想不明白的就是,一向對自己“百依百順”的李三堅為何此時對自己忽起怨言?真的是為了謝師恩嗎?

    抱怨趙佶、蔡京,為師、為“元祐皇後”鳴冤,趙佶可以不加理會,就當他是少年輕狂、少不更事,可李三堅的第二道奏疏卻是實打實的反對趙佶、蔡京的新政了,最起碼趙佶目前是這麽認為的。

    李三堅論蔡京的“幣製新政”,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出的結論就是弊大於利,為不可行之事。

    李三堅的第二道奏疏才真正使趙佶惱怒,惱怒得真恨不得立即將李三堅治罪,立即將他檻送京師。

    朝廷自施行蔡京的“幣製新政”以來,朝廷歲入是明顯得到了增加,國庫日漸充盈,內藏庫也是堆滿了錢、糧、絲、絹、布等物,如此全仗蔡京的“幣製新政”之功。

    此時朝廷西北用兵,沒錢也是萬萬不能的。

    眼看著太後向氏服喪期已滿,趙佶準備大興選秀、納妃之舉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

    國用、宮中用度、用兵西北、承父兄之誌等等哪樣能離得開錢?

    如此,若按李三堅諫言,停止施行“幣製新政”,豈不是又要回到當初國庫空虛,做什麽事情都捉襟見肘之時嗎?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此時的趙佶是寧死也不願意回到那個時候了。

    此時的趙佶忽然感覺已經離不開蔡京了。

    垂拱殿之中的諸臣,見趙佶忽然將李三堅的奏疏摜在了禦案之上,頓時就退回了班中,是麵麵相覷,不敢有人再開口說話了。

    明顯趙佶已經是異常惱怒了,就算是惱怒李三堅,但遷怒於他們,他們也是受不了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