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鞏固基礎(1/4)

作者:黑風土匪字數:8456更新時間:2021-04-24 14:12:16

    農機局的設立,標誌著蜀國農業的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若幹年以後,人們將這一事件當做中原農業改革的開端,而吳順則被人們尊為農業技術創新的引領者。當然這都是後話!

    吳昊下了皇命,要農機局在今年製造出大量農機幫助百姓進行耕種,同時在各郡縣開設農機局分局,專門管理郡縣的農機管理工作。

    蒲元發動整個工部管轄的工廠,以及為工部做事的官商人代工廠一起組裝農機。沒多久,第一批一千台農機下線,交付至京都農機總局。

    有了農機,諸葛亮這個農機局長立即給各郡縣的分局分配農機以及技術人員(開農機的),當然京城總局留下兩百台自用。

    京都附近可是有很多良田的,諸葛亮想在京都大範圍試點,造成轟動效應,讓民間百姓自發去傳播,去學習使用。

    主動,總比被動來得效果好。

    起初,來到這些奇奇怪怪的機械開進自家田地中,百姓們是拒絕的,但是得知這些機械是太上皇專門為他們設計來耕地用的,他們便讓技術人員開始耕地。

    還別說,機械耕地不僅速度快而且深淺可以調節,可以根據田地實際土質進行最合適的耕作。

    感受到機械帶來的便利,百姓們內心歡喜無比。

    農機一天就把他們幾天的勞動量做完了!

    農機局技術人員辛勤工作下,開著農機四處“出征”,京都的田地很快被他們“占領”下來。

    接下來百姓隻要進行播種育苗,正常的防蟲防害就行了。

    看到農機給京都附近百姓帶去的便利,作為農機局長,諸葛亮向皇帝吳昊進言,他建議將分管農業的官員從現在的官製體係中抽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部門,隻要對皇帝負責就行。

    畢竟農業是蜀國的根本,關係重大,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

    之前,蜀國忙於軍事忙於戰爭,或多或少忽視了農業的發展,但眼下的時局悄然改變,蜀國周邊國家臣服,再也沒有一股勢力可以對中原產生威脅。

    這時候,當大力發現農業以及其他行業,使蜀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豐衣足食!

    諸葛亮的建議,很快得到答複,吳昊同意了他的建議,直接將分管農業的官員抽出來,組成專門管理農業的農業部!農機局,歸屬農業部們管轄!

    而諸葛亮也是直接升級為農業部長,在和平的年代,為國家和百姓謀福利!

    上任之後,諸葛亮一手推動國內關於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因為他的在朝廷裏地位,由他主導的事情很順利就實行了下去。

    田地邊,專門修了寬闊的道路,使得百姓可以用農機或者馬車、獨輪車進行馱運,方便百姓們的日常生產活動。

    道路兩旁,修築引水溝渠,缺水的時候,可以利用溝渠引水灌溉。

    每條引水渠的起始處都有一架引水用的大水車,有引水渠縱橫交錯,隻要不遭受巨大的自然災害,基本上旱澇保收是沒有問題的,這樣一來,百姓們不用望天吃飯,國庫也就可以慢慢充實起來。

    蜀國常年征戰不休,國庫糧倉已經見底了……

    諸葛亮針對農業的一係列舉措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極大的提升了百姓們的勞作熱情。

    而吳順呢?他也沒有閑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