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七章 第一批火槍(1/2)

作者:高人指路字數:4248更新時間:2021-05-27 05:07:31

    早在幾個水泥煆燒間搭建之初,三變就訂下了後續幾個項目試驗用房的計劃,它們就放在水泥煆燒間附近。三變就在附近讓人再撘棚子,作為鐵匠鋪,用於生產槍管。

    燧發槍的原理其實很簡單: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再由火藥推動鉛彈或者鐵砂射出,集中目標。

    然而,任何東西的原理都不複雜。比如原子彈原理也很簡單,把鈾提純,然後用炸藥引燃。但是製造工藝才是最大難點。

    為什麽古代中國很早就有了火藥,也有了初級的火槍,但無法普及開呢?原因極多。其中一點就是槍管的質量不行,鐵的碳含量過高,導致槍管用幾次就熱得發紅,很容易炸膛。打幾次,沒把敵人消滅多少,一炸膛,倒把火槍手自個炸死了。所以直到明朝,很多士兵都非常害怕被分到神機營。

    好在三變有楚楚,這個問題得以解決。利用楚楚的高溫火焰,三變很容易得到1500℃以上的鐵水。沒有了溫度的製約,常規“炒鋼法”便能方便快捷地,製得小批量鋼鐵:用鐵棒快速攪拌鐵水,使生鐵中過量的碳和其它雜質與空氣充分接觸氧化,反複幾次後,鐵水冷卻下來,就能得到高品質的鋼。

    製造出高品質的鋼後,三變再安排那些鐵匠敲出大致的圓管,再由楚楚統一進行合縫,效果跟鏜刀削出來的無縫管接近,基本上可以排除炸膛的風險。有了槍管,三變再安排鐵匠鑽膛刻上膛線,這個反倒不需要太高的技能。

    另外就是火藥問題,雖然中國很早就發明了火藥,配方卻不穩定,硝石、硫磺和木炭粉的比例搭配比較隨意。三變采用了三者4:1:1的配方,比較接近現代火藥。

    另外小小的彈簧片,也是關鍵工藝。直到近代歐洲,由於彈簧片純度太低,質量不好,導致燧發槍很早被發明,但很難取代火繩槍。但是在這裏不是問題,這裏有了極高質量的鋼,製作的彈簧片彈性好,穩定性高,甚至可以和現代工藝相比。

    把最關鍵的槍管、火藥和彈簧片問題解決,三變又教他們製作槍托和擊錘等非關鍵部件,好在這些東西相對簡單。

    由於沒有蒸汽機之類的動力,鐵匠又要純手工敲槍管,又要做扳手,又要敲彈簧,而且剛開始製作,效率提不起來。所以,三變隻製造了五支燧發槍。

    ~~~~~

    經過半個月的夜以繼日的研究和調整,到了月底,第一批火槍終於麵世。

    月底的一個早晨,三變和楚楚拿著五杆火槍來到校場上。三變天天忙著燧發槍的研究和製作,倒是對新軍的訓練關注少了。

    是時候檢驗一下訓練成果了。

    三變喊了“立正”、“稍息”和“向後轉”等多個口號,眾人動作整齊劃一,看來訓練結果不錯。

    三變喊道:“弟兄們好!”

    眾人大聲回答:“神使好!”對於這一點,倒是需要改進一下,不必再叫神使,就直接叫“五當家好”三變覺得更好一些。

    三變又喊道:“弟兄們辛苦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