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八十章 西敏寺(2/3)

作者:北境字數:7606更新時間:2018-12-21 20:12:34

    1875年起,教堂正麵由英國建築師、哥特複興式建築風格運動的領袖人物喬治·吉爾伯特·斯科特整修。

    這位沉湎於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建築師在承擔修複工作時,常因傲慢地毀掉許多精美的非哥特式作品而引起時人的爭議。

    不過,這種作風對西敏寺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幸事。

    據說,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護國主克倫威爾被殺後,頭顱掛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尖頂上61年。

    目睹了牛頓葬禮的伏爾泰為之深深震動,他曾感慨道:“走進威斯敏斯特教堂,人們所瞻仰的不是君王們的陵寢,而是國家為感謝那些為國增光的最偉大人物的紀念碑。這便是英國人民對於才能的尊敬。”

    在外麵駐足片刻,李響跟隨著遊客買了門票後,走進了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全係石造,主要由教堂及修道院兩大部分組成。有聖殿、翼廊、鍾樓等堂組成。

    進入教堂的拱門圓頂,走過莊嚴卻有些灰暗的通道,眼前豁然一亮,進入到豪華絢麗的內廳。

    教堂內寬闊高遠構造複雜的穹頂被裝點得美輪美奐,由穹頂掛下來的大吊燈華麗璀璨,流光溢彩。

    地上鋪的是華貴富麗的紅毯,一直通向鋪著鮮豔的紅色絲絨、裝飾得金碧輝煌的祭壇,這就是舉行王室加冕禮和皇家婚禮的正地。

    內部有許多象亨利七世禮拜堂這樣的獻給死去君主的建築,如祭壇東端的聖·愛德華禮拜堂,其中央的愛德華祠墓建於1269年,是世界各地香客的朝聖之處。

    主祠周圍還有亨利三世及其他國王祠墓,形成了各個時代的雕刻博物館,尤其是東端的亨利五世墓堂更以雕飾華美著稱。

    建築西敏寺的初衷並非作為英國國王的墓地,然而事實上,從亨利三世到喬治二世的20多位國王都葬在了這裏。

    在聖·愛德華禮拜堂西側有著名的愛德華一世加冕寶座,它高踞於祭壇前麵的高台之上,寶座下有一塊稱之為“斯庫恩”的聖石,它原是蘇格蘭國王傳統的加冕座位,是其權力的象征,1297年,愛德華一世將它帶到了倫敦。

    在教堂的祭壇前麵的尖背靠椅,是曆代帝王在加冕時坐的,據說這靠椅已經有七百多年的曆史。

    椅子坐板下有一塊大石頭,被稱為“命運之石”,它是愛德華一世在13世紀掠奪來的。

    教堂內,還有一座特殊的小禮拜堂。說它特殊是因為這座小禮拜堂不是獻給君主,而是獻給勇赴國難者——犧牲於“不列顛之戰”的皇家空軍戰士的。

    小禮拜堂的彩色玻璃上繪有當年參戰的68個空軍中隊的隊徽。這為滿目的皇家奢華中注入了一股剛健悲壯之氣。

    比較遺憾的是,教堂內部的有些地方是禁止入內的,派有專人把守。

    遊覽的人群中有導遊,一邊走導遊就會一邊講解,讓李響無形中也增加了很多不曾了解的知識。

    接下來參觀的是教堂南側和東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