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章 拋屍圓周假設(2)(1/2)

作者:宇塵字數:4062更新時間:2021-03-27 20:43:58

    “說的好。這畢竟是一個犯罪分析理論。根據實際應用效果來看,準確率在80%到50%之間,偏差的產生主要是受到了當地社會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還需要借助另外一個辦法……”

    杜誌勳說著又用記號筆在一個紅色標記旁邊寫下“B”。

    郭蓉蓉眼尖,“是水佐崗嗎?”

    “是。就是發現呂愛青頭顱的地方。在犯罪地理學中還有一個規律,在絕大部分市區碎屍案中,分屍現場與拋屍區域之間的距離大都在5公裏以內。我現在要尋找分屍地點可能的範圍,就以棄屍最遠的頭顱所在地為圓心,5公裏最大距離為半徑,做一個圓圈。”

    祖光插話,“這個範圍是不是有點兒小啊,這個區域的直徑也才一萬米。萬一凶手是開車拋屍。5公裏不算一個很遠的距離吧。”

    “這是直線距離。”杜誌勳解釋,“這個統計也是根據城市來的。如果是在地勢開闊的鄉村,距離肯定會比這個遠很多。但在建築集中的城區裏,直線距離就是一個很大的範圍了。即使是藍京這樣的全國大城市,市區長度也就在20公裏左右。凶手如果是開車拋屍,想跑出5公裏的直線距離,實際上也要在市區裏開很遠。”

    祖光沒有疑問了。

    杜誌勳接著就地圖說:“這張地圖的比例尺是1:1000。5公裏換算下來就是50厘米。”

    他用記號筆和三角板,以頭顱發現地B點為圓心,畫了一個半徑50厘米的大圓。顯示在地圖上就十分巨大了,占據了小半個城市。細心的人馬上就發現,這個圓圈與之前杜誌勳通過“圓周假設理論”畫的圓圈有重疊的部分。

    “該不會是這兩個圓之間有什麽聯係吧。”郭蓉蓉說。

    “你說對了。”杜誌勳讚許的點下頭,“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這兩個理論都是根據實踐總結得來的,在個案中會出現一些容錯空間,如果將兩個理論組合在一起應用,準確率便會大幅增加。現在我就來講講如何將二者聯係起來。首先,A點是我們假設凶手最可能的住處或者分屍地點。而B點就是最遠的拋屍地點,我們將二者相連,這條線就是假設狀態下,凶手分屍、拋屍的最理想路徑。那麽,AB的反向區域就是凶手的心理安全區域和分屍地。再考慮兩個圓圈的重疊部分。我們能等到一個扇形麵積。”杜誌勳把B點和兩個圓圈相交的兩個點相連,圍成了一個扇形區。

    他把這個扇形區用記號筆加粗塗重,筆尖點指,“這個範圍裏就是當年凶手的碎屍區和生活區域。我們不利的因素是時間,這麽多年,環境肯定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凶手或許早就不住在那裏了,棄屍地點的痕跡或許也早就被毀滅了。調查難度非常之大。有利的因素是我們這裏曾經有警察接觸過凶手,隻要找到當初的調查人員名單,我們就可以逐一進行排查。這個範圍相對來說就要小很多了。”

    在座的警員甚至包括宋玉林在內,一開始對重啟南大碎屍案偵破多少都心存顧慮,等到聽杜誌勳講解完偵破方案,一個個信心倍增,氣勢大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