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五章 流言的幾種操作方式(1/2)

作者:淺墨染雪字數:5242更新時間:2021-05-09 01:58:21

    事情的進展再一次證明了汴京百姓的八卦熱情和八卦能力。

    那日鳳世子曾親手畫了把傘送給明總捕,兩個人還一同撐傘同行的事情很快就被挖掘了出來。一時間種種說法猜測層出不窮。但無論如何猜測,鳳卿城的形象是的的確確的好轉了那麽一點點。

    對一個自己不可能滿意的未婚妻,一個當眾爆打過自己的未婚妻。遇上那種情況,他竟沒有與那些人一同嘲弄她,也沒有袖手在一旁看笑話,而是出手維護還細心的送了把新傘。

    這樣的行為,實在也難得。到底是定北侯與忠烈夫人的孩子,雖然人混蛋還廢物,但好歹心胸足夠闊,行事也夠爺們兒。

    本是姚小將軍與楚王府知事的一場官司,卻就導致了這麽一種意外的結果,這令襄和縣主頗覺措手不及。

    幾個月前,她終於狠下了心要將鳳卿城毀的更徹底些,可一次兩次的出手全都意外落了空。就是素日裏那些小手段也總在陰差陽錯間被化解。如今一件看似不相幹的事情竟又讓他的名聲好轉。

    他這次也是出手打了人,卻沒有誰來指責他,反倒還贏得一片叫好。就是一向厭惡他動手打人的老夫人也佯不不知,既不誇他更不罰他。

    襄和縣主心中的憤恨越發的濃炙起來,她討厭這種不在控製內的人和事。就像是當年那個忽然出現的雲氏,那個她無論如何努力也改變不了的局麵。

    明明之前的十幾年不是這樣的,到底是哪裏脫出了控製?

    襄和縣主閉目靜思,將最近幾月的事情逐一的想了一遍。她發現似乎多數事情都是因為那明總捕而生出了變數。她不服運數一說卻也相信運數。如此一想,她對於婠婠和鳳卿城這樁婚事便更不樂起來。

    有聖旨在,勸散的可能難之又難。可難並不等同於不可行。

    明總捕送一朵韭菜花,鳳卿城便換下琉璃桃花。這件事尚可理解為鳳卿城懼怕於明總捕,不敢違逆。可眼前的這一樁事卻就令人尋不到緣由了。仔細回想,自賜婚旨意傳到,鳳卿城似乎並沒有表現出不滿,也並沒有做出抗拒的行為。

    襄和縣主雖不知緣由,卻也了解鳳卿城的脾性。知道這種情況從他身上入手拆散是不可能的了。令延聖帝主動收回旨意也是難以操作。相對來說,從那位總捕大人身上入手似乎更簡單易行些。

    襄和縣主立即著手安排。即便最後拆不散,她也要在明總捕的心裏埋個疙瘩。雲氏令她一生不幸,她如何能叫她的兒子如意和順的過下去。

    日子一天天過去,隨著鳳卿城維護婠婠這一八卦熱度的消退,京都又起了一則新的八卦。——那惹事的邊知事被清出了楚王府。

    據傳那邊知事跟了楚王多年,更為楚王立下過許多功勞。

    據傳,邊知事曾哭求楚王,請他不要將自己趕走。但楚王依舊是將他趕了出去。

    ......

    這些八卦很快被傳走了樣子,楚王的形象漸漸向著一個無情無義的方向奔去。對此楚王很是惱怒。他的確是送走了邊嚴冬,但他是好生的說了緣由,贈銀送車的著人將他送回了老家。

    他明明將事情做的完滿,京中卻傳出這樣的流言來。顯然是有人在背後控製。楚王最大的優勢便是朝中的人緣和在名士學子間的聲望。那背後之人是想要利用此事來抹黑他,即便無法令一眾名士學子對他寒心,也多少會影響他收攏人才的計劃。

    楚王下了大力氣去查溯留言的出處,很容易就查到了最開始的源頭。地點是一家中端的酒肆,人物是兩個書生模樣的青年人。那兩個書生都說著一口流利的官話。可卻並沒有人認識他們,且再也沒有人見過他們出現。

    手段並不多麽的複雜高明,卻簡單好用。

    楚王也沒有再執著此事,而是立刻開始控製流言。澄清,總會令人覺得欲蓋彌彰。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快平息,而平息一場流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轉移眾人的視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