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百一十八章 上黨伐謀!(2/3)

作者:皇甫奇字數:8976更新時間:2019-06-29 21:36:36

    “啊!——”

    “是唐人!”

    “快走!”

    ……

    一陣陣的尖叫從遠處傳來,赤勒川的牧羊人一片慌亂,許多人牧驅趕的羊群試圖往遠處逃去,嗯,已經遲了。此時此刻,兩國交戰,李嗣業又怎麽可能讓他們有機會逃走?

    “轟隆隆!”

    馬蹄聲更急了!

    隨著踹急的馬蹄聲,誰也不知道,在烏斯藏大軍的後方,另一場“戰爭”已經打響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行軍打仗亙古不變的道理,即使兵書戰策上也是如此記載。不過,這僅僅是中原的兵書戰策,對於烏斯藏人,包括草原上的其他民族來說,這從來都不是問題。

    王衝曾經研究過,烏斯藏人的後勤方式和中原人完全不同。

    中原人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需要準備二到三年的時間,而且這麽長時間的儲備,還僅僅隻能堅持幾個月的時間。一旦超過三四個月,戰爭就沒有辦法打下去。在大唐立國之初,太宗皇帝在位的時候,大唐盛極一時,卻在對付高句麗帝國的戰爭中,因為高句麗人堅壁清野,大唐後勤跟不上,在戰爭堅持四個月之後,因為糧食短缺,不得不班失回朝,無疾而終,結束了這場興師動眾,耗費了大量國力的戰爭。

    然而就是這四個月的時間,已經是中原王朝戰爭史上最長的一場戰鬥了。而為此,大唐甚至提前儲備了三年多的糧食!

    對於中原王朝來說,這樣的戰爭並不是可以輕易展開的。

    但是烏斯藏人和突厥人就不一樣,他們想要進行一場戰爭,隨時可以千裏機動,而不用擔心後勤跟不跟得上的問題。如果像大唐這樣,要受到這麽大的製約,提前這麽多年準備,那草原上的民族早就沒有什麽戰鬥力了,更加不可能成為大唐邊患。

    歸根結底,烏斯藏人和突厥人並不是沒有糧食問題,而是他們的飲食習慣和中原人完全不同。

    草原上的民族以肉食為主,餐餐吃肉,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對於中土神洲的人來說,如果天天吃肉,頓頓吃肉,沒有其他的主糧,剛開始肯定會非常興奮,大吃大喝,但是三四天之後,就會馬上膩味,一個月之後,大軍就會沒有戰鬥力可言。

    中原人的主糧是稻米,栗,黍,高梁等等,在習性上天然就不一樣。而這些糧食的儲存、運輸,種植,包括烹食都相當麻煩,耗時耗力。更別提,中原人飲食還講究葷素搭配,烹、煮、蒸、炸,灼各種做法。

    隻有米,沒有肉,肚子裏麵沒有味道,戰鬥起來也會軟綿綿的。

    所以中原人戰鬥,大戰前必定有大興灶火,大餐一頓的習慣。有句話叫做,吃飽了才有力氣!

    中原大地,百姓習慣如此,不管是軍神,還是兵聖,又或者上古兵道祖師,對於這種情況一點辦法都沒有,隻能順應水勢,所以兵書上才說“兵馬未動,糧食先行”,本性如此,如何能改?

    但是草原民族不同,飲食習慣遠沒有那麽複雜,煮熟了就行,甚至生的也無所謂。

    而大軍出動,牧羊人隨後而行,軍隊在前方成為牧羊人的堅實後盾,而牧羊人在後方趕著成群的牛羊,為大軍提供口糧。牛羊逐草而食,不需要耕種,不需要犁鑰,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不需要數月才能成熟。

    更重要的是,牛羊永遠都不會發黴,也不用擔心食物的儲藏問題。

    軍隊機動到了哪裏,牛羊就趕到哪裏。永遠不存在說不新鮮,或者潮濕,黴變的問題。隻要有草,大軍就永遠不缺少糧草。

    而且,草原民族的軍隊就是從牧羊人過來的。

    他們現在是後勤官,牧羊人,他日就是軍隊。由於牛羊太多了,草原民族甚至還可以將牛羊屠宰了,做成肉幹,抹上鹽巴就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