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101章 一場投資(2/2)

作者:跳過龍門不是魚字數:4486更新時間:2018-12-25 06:38:54

    這一次總共是采摘下來四百五十斤,這些茶葉隻是毛茶,還要經過炒製,才可以上市來銷售。在這裏會炒茶的隻有趙三,茶葉踩在下來之後,趙三迫不及待開始了下一道工序。

    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炒茶鍋用普通板鍋,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鍋呈5-0度傾斜。炒茶掃把用毛竹紮成,長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徑約10厘米。

    炒青是一個術語,是指在製作茶葉的過程中利用微火在鍋中使茶葉痿凋的手法,通過人工的揉撚令茶葉水分快速蒸發,阻斷了茶葉發酵的過程,並使茶汁的精華完全保留的工序,可以炒茶的關鍵,就是在這一道工序當中。

    老茶農炒茶用三句話來,第一鍋滿鍋旋,第二鍋帶把勁,第三鍋鑽把子。生鍋主要起殺青作用,,葉量多少視鍋溫和操作技術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鍋中旋轉炒拌,葉子跟著旋轉翻動,均勻受熱失水,要轉得快,用力勻,結合抖散茶葉,時間約1-分鍾。待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即可掃入第二鍋內。

    二青鍋主要起繼續殺青和初步揉條的作用,鍋溫比生鍋略低。因茶與鍋壁的摩擦力比較大,用力應比生鍋大,所以要“帶把勁”,使葉子隨著炒茶掃帚在鍋內旋轉,開始搓卷成條,同時要結合抖散茶團,透發熱氣。當葉片皺縮成條,茶汁粘著葉麵,有粘手感,即可掃入熟鍋。

    熟鍋主要起進一步做細茶條的作用,鍋溫比二青鍋更低,約10-150℃。此時葉子已經比較柔軟,用炒茶掃帚旋炒幾下,葉子即鑽到把內竹枝內,有利於做條,稍稍抖動,葉子則又散落到鍋裏。

    這樣反複操作,使葉子吞吐於竹帚內外,把殺青失水和搓揉成條巧妙地結合起來。這與炒青綠茶先殺青後揉撚的製茶技術顯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濕熱條件下葉子較柔軟,可塑性好的機會,促進粗老葉成條,又可以克服冷揉進斷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條索緊細,發出茶香,約三四成幹,即可出鍋。

    張兵帶著幾名新人,站在了炒茶房當中,看著老茶農炒茶,老茶農幹起活的時候,一點兒都沒有蒼老的樣子,手裏拿著炒茶掃帚,來回將鍋裏麵的茶葉翻炒,一邊來和張兵講解,炒茶過程當中需要注意什麽。

    “這炒茶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了火候和炒茶的力道,以及對時間的掌控,雖現在出現了許多的機器,來代替人工的操作,可是真正的好茶,還是需要這種傳統的手藝來炒製才行。”

    老茶農和張兵講解,張兵一一的記下,這可都是老茶農一輩子的經驗摸索出來的,老茶農將他所知道的,全都告訴了張兵,張兵覺得要是自己學不會記不住的話,都對不起老茶農的一番苦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